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奥运会体育报道
本课题共分五部分及两个附件:
1.中国体育新闻史
从近现代、当代两个部分阐述了中国体育新闻的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中国近现代体育新闻的发展是伴随着西方体育对中国的传播与逐渐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清朝末年,西方宗教团体首先在中国传播西方体育思想,在其创办的报刊杂志等刊物上宣传体育。此期是体育带动宣传的时期。进入20世纪,实用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民族体育思想等逐渐传播开来,西方竞技体育与中国养生体育融合并发展。体育新闻也伴随着发展起来。
1.1中国近现代体育新闻分三个发展时期,
1.2.当代中国体育新闻的发展与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紧密相连。以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与体育新闻的关系演变为主要线索,此期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2.中西体育新闻的理论及实务比较。
2.1理论方面。主要对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价值观理论的产生、发展进行比较。在梳理了相应的概念后,首先比较中西方体育新闻的价值取向。以奥运报道为例,西方媒体更关注非赛事新闻,希望对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全景中国,报道手法、角度上更注重事件本身及事件背后的故事,注重深度报道,注重细节;而中国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原因,新闻报道中有更为鲜明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追求宏大叙事,体现在奥运报道中,则更侧重赛场本身,重视典范作用。归纳到价值观上,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借助奥运会的交流平台,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已经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学习,在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转变。
2.2实务方面。就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进行总差异比较。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论述:
3.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的具体比较——以北京奥运会为例
围绕北京奥运会分5个部分进行阐述。
3.1 08奥运火炬传递报道中西媒体议题和框架构建的比较。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中国媒体通过体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报道框架进行报道;西方媒体以政治框架为中心,与其一贯标榜的客观性形似而神异。中国媒体主要从火炬传递仪式这一框架出发,着重表现火炬传递中,沿途人民期待并分享这一庆典的荣耀及祥和、欢快的氛围。即使在‘藏独’气焰嚣张的伦敦、巴黎和旧金山,正义之声依然是火炬传递的主旋律。西方媒体的报道框架始终是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政治抗议,其它内容只是它的载体、点缀或陪衬。中西媒体不同的报道框架构成了他们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思维推理的前提,进而形成他们裁选现实素材的模式不同以及传播行动中组织话语单元的核心思想不同。具体表现技巧方面,
3.2 08奥运开幕式中西报道的异同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首先对中西通讯社在北京奥运会中所投入的报道团队进行介绍。其次梳理和剖析中西通讯社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各类报道,尤其突出各大通讯社的原文稿件,以此来认识中西通讯社在其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报道立场以及传播理念,得出结论: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母体文化基础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本文后一部分主要通过解读外国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来了解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少数西方媒体仍把发展中的中国置于微镜下,寻觅着其中丑陋的东西;或许这种寻觅的结果是准确的,但绝对是片面的。
3.3 08奥运首金和末金的中西报道看中国媒体对国民金牌认识的引导
本节以中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会首金的报道为切入点,从媒体报道数量、报道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对中西媒体奥运赛事报道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中西方较有代表性的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路透社、纽约时报等进行分析比较。
在首金赛前报道中,中国媒体关注度普遍高于西方媒体,并重点关注本国夺金运动员,并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表露出对夺取金牌较为乐观的态度。西方媒体较为关注中国媒体和公众给运动员带来的心理压力,且述评结合,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在首金赛后报道中,我国媒体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我国意外失利的选手身上,并通过大量评论直接表达媒体和民众的宽容、理解、平和的态度。西方媒体对我国失利选手也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并分析了失利原因。但西方媒体在对奥运首金报道过程中,始终掺入政治因素,曲解某些问题。在末金报道上,从报道体裁、写作手法、报道角度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我国媒体报道与国际一些大媒体的全球化视野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本节首先从上个世纪“海外兵团”被视为国人仇恨的对象说起, 08北京奥运会,体育无国界,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成为媒体报道的主调,中国媒体体现出包容的大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受众接纳体育国际化。就体育国际化的报道,中方有以下特点:一、对于体育国际化的报道,中方一直有所注重,但深度不够。二、中文注重舆论引导性而导致抽象化大于形象化。三、体育国际化的报道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等,报道的境界还需提高。在以后的体育报道中,体育新闻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受众体育国际化的引导。
西方媒体归纳体育明星应具有的条件是:1、在自己的运动领域有一定的成就。2、有上好的出镜外形。3、具有高尚的人品。中国体育明星须具备1、上相的冠军,2、能说会道的冠军,3、谦逊的冠军。
西方喜欢从个人角度进行报道,中方多从精神层面和集体方面进行报道。在具体的报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对中国来说,运动员要成为体育明星,还取决于其他的营销手段1、健全明星产生的良好机制。2、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3、体育明星的自律4、媒体的介入。
4. 中西体育赛事电视报道之比较——以北京奥运期间CCTV、NBC、BBC三家电视媒体赛事报道为例
本节以中国中央电视台、NBC以及BBC的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为例,从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奥运会前,都注重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筹备计划最为全面细致,NBC和BBC也投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报道团队,NBC制作的中国专题片以及首次开通中文频道转播奥运,BBC制作的有中国元素的宣传片,都可以看作是奥运会带来的延伸效应——文化交流。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开通了14个频道,全力转播奥运会,做到了平衡报道。NBC作为私营电视台,考虑到商业利益,对奥运项目厚此薄彼,受众看到的只是媒体营造构建的奥运会。国外电视台主持人丰富的临场报道经验,以及更符合体育比赛特点的镜头剪辑、节目编排等方面,还值得我国电视学习。最后总结中西电视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异同。4.1三家媒体地位不相同,中央电视台在中国居于垄断地位,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资金、人才等优惠条件。西方电视台作为私营电视台,按照市场化商业运作,媒体之间是自由竞争关系。4.2中西方体育电视媒体面对受众群体不同。中国媒体将奥运会看作一场全民奥运,面向全体国民。西方电视台由于商业化经营,考虑收视率和广告回报。其目标受众群定在20-40岁之间的年轻观众。4.3 中西方对体育新闻价值认知不同,中国媒体认为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比赛,更强调体育背后所潜藏的社会价值。西方体育更看重其娱乐的价值。4.4中西方媒体追求的目的不同。中央电视台属国家电视台,肩负着宣传国家体育政策,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体育观的责任。NBC的商业性质,决定其奥运报道的编排更符合商业利益。4.5 主持人风格各异。中国体育电视主持人多强调整体合作,表现较为得体、稳重,但现场报道能力有待提高;西方体育电视主持人个性化色彩较强,采访经验较为丰富,临场表现自如随意。
5. 中美网络媒体北京奥运会报道差异比较——以搜狐与雅虎为例
以中美的商业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中考察北京奥运会期间搜狐和雅虎美国奥运频道的奥运新闻报道,对比分析中美网络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差异。在北京奥运会中,中国的网络媒体虽然在奥运会信息资源提供的量上有了很大突破,在信息发布的速度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新闻报道的深度以及开发多媒体报道手段上还存在不足,美国的网络媒体在奥运新闻的深度挖掘、方便受众获取奥运信息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今后的奥运会报道中,我国的网络媒体需要继续在深挖新闻、有序化编排奥运信息、平民视角报道奥运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奥运会报道水平,为受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丰富、精彩的奥运会报道。
附件1: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状况的研究
1、1《西安市周边农村居民接触体育新闻的状况调查》
以西安市周边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入户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利用SPSS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整理出西安市周边农村居民接触体育新闻的现状及农村居民对目前体育知识缺乏认知的现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1、2《西安市市民接触体育新闻的状况调查》
通过对西安市6个区市民对体育新闻报道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未来体育新闻发展中要注重培养受众群,体育新闻的报道趋向于休闲体育与体育新闻娱乐化,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呈壮大趋势,地方体育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重要。
附件2:已发表的论文4篇。2.1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差异的比较。2.2试论延安时期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2.3对美国体育文化宣传报道的反思。2.4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
2:已发表的论文
2.1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差异的比较。
2.2试论延安时期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
2.3对美国体育文化宣传报道的反思。
2.4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