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在冰上运动项目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作为教练员,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且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支运动队的技战术水平。再者,当运动训练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教练员将是竞技体育中极其重要的能动因素,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教练员队伍的现状,对稳定教练员队伍,提高教练员的质量,培养造就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及掌握先进运动训练理论和科学知识的优秀教练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冰上运动项目多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边疆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丰富的竞技体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我国冰上运动项目一直不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究其原因,除去传统的文化与经济因素,与对运动员的培养不无关系。因此,对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国冰上运动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花样、速滑、冰球三个项目的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搜索关于教练员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1.2.2 调查法 向我国冰上项目优秀运动队教练员发放问卷共11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0.9%,有效问卷84份,其中花样滑冰27份,速度滑冰32份,冰球25份,有效回收率84%。
1.2.3数理统计法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笔者采用SPSS12.0、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1.2.4逻辑分析法 在对该课题的数据和专家访谈结果整理统计之后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其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据此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队伍结构分析
2.1.1 职称结构
表1:职称结构
|
国家级 |
% |
高级 |
% |
中级 |
% |
初级 |
% |
花样滑冰 |
5 |
18.5 |
10 |
37.1 |
8 |
29.6 |
4 |
14.8 |
速度滑冰 |
5 |
15.6 |
10 |
31.2 |
15 |
46.9 |
2 |
6.3 |
冰球 |
0 |
0 |
5 |
20 |
14 |
56 |
6 |
24 |
从表1中可以看出,3个冰上项目的教练以高级和中级职称为主,花样滑冰高级教练员所占比例最多,占37.1%,冰球中级教练员所占比例最多,达56%,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运动队各有5名国家级教练,冰球教练员中无一人,由此可以看出,冰球教练员的职称结构相对较低。
2.1.2 学历结构
表2:学历结构
|
硕士 |
% |
本科 |
% |
专科 |
% |
花样滑冰 |
0 |
0 |
21 |
77.8 |
6 |
22.2 |
速度滑冰 |
1 |
3.1 |
22 |
68.8 |
9 |
28.1 |
冰球 |
0 |
0 |
15 |
60 |
10 |
40 |
调查得知(表2),3个项目的教练员学历结构大体一致,大约三分之二人为本科学历,其它为专科,只有速度滑冰运动队有一名教练员是硕士学历。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目前在职的教练员大多数都是一线运动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平时忙于训练,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任教后也大多是接受的非正规的学历教育,由此看来,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的学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应注重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1.3 年龄结构
表3:年龄结构
|
51岁以上 |
% |
40-50岁 |
% |
39岁以下 |
% |
花样滑冰 |
1 |
3.7 |
7 |
25.9 |
19 |
70.4 |
速度滑冰 |
8 |
25 |
9 |
28.1 |
15 |
46.9 |
冰球 |
3 |
12 |
6 |
24 |
16 |
64 |
据资料表明,高级教练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但是,由表3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我国优秀运动队84个速滑教练员中39岁以下的有50人,40—50岁的只有22人,51岁以上的有12人。可见,年龄结构并不合理,有一半以上的教练员处在成长期,在业务水平、执教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2.2 教练员队伍运动经历情况
表4:运动经历
|
国家队 |
省队 |
市队 |
市体校 |
花样滑冰 |
11 |
10 |
16 |
0 |
速度滑冰 |
14 |
7 |
7 |
4 |
冰球 |
20 |
1 |
4 |
0 |
表5:比赛经历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国际滑(冰)联比赛 |
8 |
13 |
15 |
洲际比赛 |
2 |
4 |
3 |
国际比赛 |
6 |
0 |
2 |
全国性比赛 |
27 |
11 |
5 |
省市比赛 |
0 |
4 |
0 |
由表4、表5可知,我国冰上运动项目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都有过专业运动员经历,被调查的84人中有45人曾是国家队队员,45人曾是省、市运动队队员,而且全都参加过省市级以上的比赛,其中参加过国际滑(冰)联比赛的36人,洲际比赛9人,国际比赛8人,全国性比赛43人,省市比赛4人。这些丰富的运动和比赛经历,都为培养优秀运动员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对比赛过程中技战术的发挥及心理调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3 教练员队伍素质和科研现状
3.3.1 科研情况
表10:科研目的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提高项目技、战术水平 |
23 |
23 |
22 |
晋级职称 |
4 |
9 |
3 |
其它 |
0 |
0 |
0 |
表7:发表文章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国外体育专业刊物 |
0 |
4 |
0 |
国内体育核心刊物 |
12 |
15 |
7 |
体育一级刊物 |
22 |
23 |
13 |
体育二级刊物 |
10 |
9 |
5 |
其它 |
6 |
7 |
3 |
合计 |
50 |
58 |
28 |
表8:文章方向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结合本队训练、比赛方面的文章 |
41 |
25 |
17 |
体育其他方面的文章 |
9 |
33 |
11 |
表9:课题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国家级 |
3 |
2 |
3 |
省级 |
2 |
2 |
1 |
市级 |
0 |
1 |
1 |
在长期的运动生涯与教练经历中,大多数人都进行了科研工作并表现出较强的科研目的(表6),主要集中在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方面。教练员发表文章和参与课题的数量代表着这一群体科研能力的优劣。由表7和表8得知,所调查的84名教练员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共发表文章136篇,人均1.6篇,其中25名冰球教练只发表28篇,人均1.1篇。136篇文章中结合本队训练、比赛的文章有83篇。又由表8可以看出,84名教练员中仅有15人主持或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8人,省级课题6人,市级课题2人。可见,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整体的科研水平一般,在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表10:科研困难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教学训练任务重 |
6 |
11 |
8 |
科研资金不足 |
4 |
14 |
5 |
没有仪器设备 |
16 |
11 |
16 |
竞争不到科研课题 |
0 |
3 |
1 |
可样能力水平有限 |
2 |
7 |
3 |
其它 |
0 |
1 |
0 |
据了解,造成科研成果一般,科研方向单一最重要的原因是仪器设备短缺,其次是教学训练任务重,资金不足。(表10)
2.3.2 教练员素质调查
本研究对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计算机使用情况以及外语阅读能力进行了调查(见表11、12)。
表11:计算机水平
|
花样滑冰 |
% |
速度滑冰 |
% |
冰球 |
% |
掌握复杂的应用程序、软件等 |
7 |
25.9 |
5 |
15.6 |
1 |
4 |
能上网查阅文献资料 |
10 |
37.1 |
18 |
56.3 |
6 |
24 |
能进行简单的文档操作 |
5 |
18.5 |
8 |
25 |
13 |
52 |
不会 |
5 |
18.5 |
1 |
3.1 |
5 |
20 |
表12:英语水平
|
花样滑冰 |
% |
速度滑冰 |
% |
冰球 |
% |
独立阅读外文资料 |
0 |
0 |
2 |
6.2 |
0 |
0 |
能简单阅读外文资料 |
13 |
48.1 |
15 |
46.9 |
6 |
24 |
看不懂外文资料 |
14 |
51.9 |
15 |
46.9 |
19 |
76 |
由此可见,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能够掌握复杂应用程序软件的只有13人,34人能上网查阅文献资料,26人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档操作,还有11人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是出于非常劣势的地位的。而在外语阅读能力调查中可以看出,34人能阅读简单的外文资料,有48人根本看不懂外文资料,超过所调查人数的一半,这无疑封锁了汲取国外先进训练方法的通道。因此,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应丰富自身的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提高外语阅读能力,这样才能第一时间的掌握世界最新竞技体育动态。
2.4 岗位培训情况
表13:岗位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国际滑(冰)联组织 |
15 |
10 |
10 |
中国冰上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委员会组织 |
19 |
26 |
24 |
省(直辖市)体育局组织 |
8 |
13 |
2 |
各体院组织 |
0 |
7 |
1 |
没有参加过 |
0 |
0 |
0 |
其它 |
0 |
1 |
0 |
表14:培训作用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很大帮助 |
20 |
23 |
18 |
一般 |
7 |
9 |
7 |
无帮助 |
0 |
0 |
0 |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的水平,各单位都积极出资,大力提倡教练员走出去。有的培训单位也主动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见表13)。其中,有35人参加过国际滑(冰)联组织的,69人参加过中国冰上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委员会组织的,还有23人参加过省(直辖市)体育局组织的。在参加培训时,教练员所在的工作单位和培训单位提供了大部分的经费,自费的较少,这说明冰上运动项目的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教练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很支持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而且大部分的教练员认为岗位培训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表明岗位培训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还应更广泛的提供给教练员培训的机会,以期更直接有效的提高教练员水平。
2.5 教练员的执教动机
能否引起行为,取决于动机的强烈度。一个人同时可能存在许多动机,这些动机不但有强弱之分,而且有矛盾和冲突,只有最强烈的动机即“优势动机”才能导致行为。下表是对84名优秀速滑教练员的“优势动机”调查:
表15:执教动机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个人荣誉 |
2 |
4 |
1 |
获取奖金 |
0 |
1 |
0 |
对本项目的热爱 |
10 |
24 |
16 |
希望在此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
5 |
1 |
3 |
为探索新的训练理念 |
3 |
0 |
0 |
希望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为国家争光 |
7 |
1 |
4 |
其它 |
0 |
1 |
1 |
调查结果显示,50位教练员首要执教动机是出于对本项目的热爱,这对我国速滑运动的训练以及项目的发展是有利的积极因素。
2.6 科学化训练情况
2.6.1 训练安排
表16:训练安排情况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
有 |
无 |
有 |
无 |
有 |
无 |
|
训练计划 |
24 |
3 |
32 |
0 |
22 |
3 |
训练小结 |
26 |
1 |
32 |
0 |
25 |
0 |
运动员档案 |
23 |
4 |
29 |
3 |
15 |
10 |
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84名教练员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制订训练计划和坚持按时写训练小结,这对我国冰上项目的运动训练非常有利。
2.6.2 心理和智能训练
表17:心理训练
|
花样滑冰 |
速度滑冰 |
冰球 |
每次都安排 |
4 |
2 |
1 |
定期安排 |
9 |
12 |
8 |
偶尔安排 |
14 |
17 |
15 |
不安排 |
0 |
1 |
1 |
从表17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有46人只是偶尔安排心理训练,这表明我国优秀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对于心理训练还没有提起一定的重视。
智能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训练中的智能训练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上述运动智能的构成因素进行训练和培养,并使之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智能水平的过程。通过调查显示,有71名教练员(占总数的84.5%)在训练中很重视智能训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39岁以下的青年人偏多,由于阅历、经验有限,在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上还有待提高。
(2)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硕士以上学历只占1.2%。
(3)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都有丰富的专业运动经历,有一半以上的人曾是国家队员,这对执教有很大帮助。
(4)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科研能力不尽人意,在计算机和外语方面还有待加强。
(5)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都参加过不同程度的岗位培训,并表示岗位培训对执教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6) 我国大部分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都是出于对本项目的热爱而执教,这对冰上运动项目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积极因素。
(7) 我国优秀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在训练中一般都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写训练小结,在训练中很重视智能训练,但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3.2 建议
(1) 加强我国高学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的培养。
(2) 转变思想,提高我国优秀速滑教练员科研能力,把训练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训练、训练促科研。各运动队也应形成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练员多参与科研活动。同时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仪器设备,达到科研与训练同步。
(3) 建立科学化训练体系。建立详细的运动员档案,制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严格监控训练过程。另外,从训练到恢复,都要充分地考虑到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加强营养与医务监督,同时注重运动员心理与智能的训练,做到从全面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的训练。
(4) 各运动队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练员参加层次较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执教能力。在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同时,相关主管部门还应针对教练员的执教动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教练员平时也应主动学习,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5) 我国优秀速滑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提高运动中心理训练的意识。
(原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