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中国,的确与众不同——环球时报深度报道选 作者:谢戎彬 谷棣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ISBN:9787010210353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环球时报深度报道、记者调查及专家访谈三大类文章的精选。内容主要为西方国家政要和学者等如何看待变革的中国,如何看待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而阐发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积极地承担起国际责任,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书分为伟大变革、走遍中国看世界影响力、中美想脱钩不容易、驻华使节谈中国等四部分,是广大读者深入认识中国变革的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谢戎彬,男,1975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学位(国际关系专业)。出版了《我们误判了中国》和《我们看好中国》两本书。 谷棣,环球时报首席编辑。主编《我们误判了中国》《我们看好中国》《直击真相》,《中国道路》专家团队成员。 目录 序言/ 1 篇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令他们赞叹/ 1 3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 10“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很难了解中国” 18没有中国全球领导力,什么都做不了 26感受俄罗斯悄然“偷师”中国 33日本朝野兴起“考察深圳热” 39中国成功靠的是运用科学方法 46听几代台商讲改革开放的故事 53他们见证在华日企 4 次角色转变 60善于学习的中国必须与众不同 67我亲历中国变革,但低估了速度 73整个世界都在倾听中国的声音 76乌克兰“强国梦”,离不开中国 篇二走遍世界看中国影响力/ 83 85五年,哈萨克斯坦变了多少 91听“巴铁”谈中巴经济走廊 97在“斯里兰卡速度”中看中国印记 103走进风雨过后的缅甸莱比塘铜矿 108中国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方 114在马尔代夫感受中印“和平共存” 120一粒海水稻米背后的“中国智慧” 128一个埃及特级橙子的中国之旅 133马拉维,“红旗飘飘”十年间 139走蒙内铁路,看中国印记 145在吉布提看“世界兵营”的转型渴望 151走进曾经的“黄金海岸” 157谁是“帝国主义列强”,听拉美人说中美 165中国大工程打脸“掠夺拉美”谬论 172巴拿马和中国,顺风顺水这一年 178多米尼加,想借力中美联通世界 186从北到南,看中企深耕阿根廷 192援建南太,中国何以遭“抹黑”? 199走访巴新中资大工程 205在“太平洋翡翠国”找寻中国印记 篇三听驻华使节倾情谈中国/211 213我当美国驻华大使这一年 215摸石头过河的中国,已站在桥上 223将英中“黄金时代”推向新高度 226从以色列回来的每个中国人都是大使 232“有一些不同的小音符,无主旋律上的大差异” 239乐见“菲佣”向“菲教”转型 242身处“龙象”之间 249让八亿人脱贫,这在世界上史无前例 251土耳其与中国交好并非“战略转变” 257我们为什么选择靠近中国 篇四中美,想说脱钩不容易/265 267中国崛起势必带来冲突?错! 273美国挑起贸易战,非常愚蠢 281中美关系不会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287三大纽带仍将中美连在一起 293我们不应对多边秩序失去信心 299美中冲突会殃及人类未来 307美中竞争不会演变为昔日冷战 313让美国接受中国崛起,过程会很长 319细算中国帮美国家庭省下多少钱 324“美对华贸易战借口说不通” 327从华盛顿到西雅图 我的“贸易战之旅” 部分内容 篇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令他们赞叹 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节选) 编者按:2018 年 12 月 8 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首次发布题为《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的 2018 全球民意调查报告,也为本报年终报道系列文章拉开序幕。该调查覆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印尼、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乌克兰、南非、埃及、肯尼亚、美国、澳大利亚, 共 17 个国家。调查采用在线样本库随机抽样方式,11 月下旬共回收有效问卷 16924 份。“超八成受访者明确感知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倾向全球化、友好合作;发达国家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走向逆全球化、国家间摩擦增多”“近五成受访者(中美两国受访者除外)认同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更多受访者认为美方负主要责任”……谈及这些民调结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专家表示, 从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主流民意的人心所向。 全球变化:“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2018 全球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81.1% 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变化,其中 12.3% 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颠覆性变化”, 分别有 39.9% 和 28.9% 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明显变化”和“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此,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马特亚斯·霍尔泽格尔 8 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极其复杂,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实行“美国优先”政策, 退出各种国际协议, 在全球发起贸易战以来,加速了各种消极的变化,让全球民粹主义盛行、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他认为,2018 年的积极变化也可圈可点,如世界日趋多极化、中国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以及“伊斯兰国” 大势已去等。 当问及“下列有关当前局势变化的描述,您是否认同”时,调查显示:认同度最高的是 69.8% 的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不断崛起”;然后依次为“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全球宗教冲突愈演愈烈”“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美国影响力不断下降”。对此选项,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外学者因视角不同,给出不同的先后顺序。德国学者霍尔泽格尔把美国影响力下降排首位,然后依次是中国不断崛起、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等。而国内学者刘仰首选的还是中国不断崛起。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方那套可能全要推翻重来。西方文明可能真的遇到了另一个文明的挑战,而不只是来自一个大国的实力的挑战,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刘仰谈到相关民调结果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套用清末李鸿章说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的崛起现在让他们也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认为,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中国崛起不论对西方还是对中国都存在不确定性,西方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状况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民调显示, 无论是俄罗斯、肯尼亚、埃及、南非、哈萨克斯坦、西班牙这样与中国关系稳定的国家,还是与中国关系容易出现波折的印度、澳大利亚, 民众都愿意正视中国的“不断崛起”, 比例都超过 70%。对此,刘仰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非洲国家为例,过去有不少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深知西方世界是如何对他们的。非洲人一对比,自然认为中国人最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民调结果也体现出这一点。 霍尔泽格尔也表示,中国与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投资,那些与中国做生意,甚至在中国企业工作的人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他建议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应多考虑民意,以务实的态度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中国崛起这一现实。 谈到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调查结果中, 为什么肯尼亚受访者 (97.1%) 对此认同度最高而日本受访者(31.3%) 认同度最低,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企业帮助肯尼亚搞基础建设,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一块基石,所以当地民众感受是很具体的。同样,日本认同度最低也可以理解,因为日本一向在国际问题上以美国为中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去除本国数据后,三成受访者倾向选择美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而选择中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的比例只有11.5%,其中俄罗斯受访者比例最高(26.6%),然后为肯尼亚(18.7%)和埃及(18.6%), 日本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比例最低, 仅为 1.5%。张颐武说:“西方国家当然不会觉得应让中国作为主导者, 因为它们没有做好准备,也不会轻易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就可以担当这样一项任务。这样的状况持续时间会很长,我们也需要长期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关键是要惠及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