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在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偏远小县,他耗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换来晴隆的大变样…… 发展有路子 整合历史文化和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山地旅游业,点亮“二十四道拐”这张名片!这是姜仕坤带领晴隆发展旅游脱贫的胸中蓝图。为了将蓝图化为现实,姜仕坤带领干部收集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出版物;招商引资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热播一下子“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这一年的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看傻了眼”,也让姜仕坤内心激动不已。 县城改造,是姜仕坤带领干部群众完成的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刚到晴隆县任县长时,姜仕坤就让住建局、国土局的干部一起到县城里走走。此后两年多,姜仕坤走遍了县城的旮旮角角:他走进拆迁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爬到山上对照图纸看规划方案;为了能让群众得实惠,他与干部讨论关于征地拆迁的方案不下50次,才敲定最终方案;为了筹集建设资金,他带着住建局长跑遍了省里的银行……如今,晴隆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过10万人,县容县貌大为改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肩上有担子 长流乡地处偏僻,山路崎岖颠簸,不少干部形容这是“来了就不想回去,回去就不想再来”的地方。姜仕坤为了长流乡的发展,多次到当地调研指导,他带领县里的科局长们在长流乡开会到深夜,确定了发展方向;他忍着痛风一瘸一拐地爬到山上,查看经济林木的种植情况;他走村入户与群众聊家常问生计,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个困难都记在心里。 工作之余,姜仕坤总会挤出时间看书学习,他知道要致富得先富头脑。姜仕坤的宿舍里,一张小方桌上摆满了治疗痛风的药品和各种书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羊生产学》《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大转型》……就这样,通过努力钻研学习,姜仕坤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从没搞过旅游的他,愣是把旅游业打造成了晴隆的亮丽名片,被认为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并不懂羊的他,成了养羊专家,推动晴隆养羊产业的快速升级,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 心中有尺子 晴隆的干部都说:姜仕坤心里有一把尺子,那就是作为党员干部的戒尺,他用这把尺子衡量自己,也用来衡量干部队伍。 为了提高偏远山区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只要有成绩,姜仕坤就在大会上提出表扬,为的是提气聚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同时,姜仕坤也注重对优秀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让偏远落后地区的干部看到希望。有干部坦言:“姜书记的做法让我们感觉自己很受重视;以前搞脱贫攻坚感觉自己是观众,现在感觉自己也上舞台了,大家更加务实肯干了。” 扛紧发展的担子,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亦不放松。任职县委书记期间,姜仕坤常带领组织和纪检部门干部到乡镇、单位调研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先后查处了卫生系统虚套农合资金系列窝案,光照镇社保所原负责人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等案件,这些“硬招”给晴隆带来了缕缕清风。 姜仕坤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做事要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良心;我们的干部也要这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