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迁安市中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有一位医生被患者称作“亲人”,他叫韩文宝。从医20年来,韩文宝一切以病人为重,即便身患肝癌重症后,仍恪守在工作一线,用真心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是“低价大夫”,更是“贴钱大夫” 1972年,韩文宝出生在迁安古松庄村,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由于少时亲眼目睹了两位堂兄皆因患小病去世,韩文宝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1996年,他如愿开始了从医生涯。 迁安市中医院是一家基层医院,看病的患者80%来自农村,很多患者的家庭都较为困难。韩文宝常对同事们说,医院的目的是治病,不是为挣钱,要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能不做的检查就不要做,能用便宜药治好的就不要用贵药。 对于病人,韩文宝不仅“少收钱”,还主动“倒贴钱”。据了解,2006年至今,韩文宝给素不相识的病患住院担保近2000例,为不少突发疾病的患者及时挽回了生命。尽管大多数患者后来都补交了费用,但也有少数人“不辞而别”。对于这类情况,韩文宝就默默地把钱交上。“我们是医生,救治病人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救治不及时,我才会真的感到遗憾。”韩文宝说。 提倡“换位思考”,病人变为“亲人” 从医多年来,韩文宝一心治病,他的“病患朋友”也越来越多。得知一些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来医院看病不方便,韩文宝就开始了他的“送医上门”服务。 2003年,迁安赵店子乡三港湾村的李铁军,老伴曾因大面积脑梗塞昏迷住院,韩文宝担任主治医师,用药几天后,病人神志仍不清楚,李铁军要求放弃治疗回家。后来有一天,李铁军致电韩文宝,希望他可以去家里再救救试试。 韩文宝赶紧背起药箱,乘坐长途汽车来到病人家里,经过连续两周的输液、针灸,精心救治,病人终于苏醒过来。此后,韩文宝一直用电话与老人沟通病情、交流保健知识,并上门提供医疗服务,让本已生命垂危的病人又醒了过来。 从这次开始,韩文宝上门服务的病患越来越多。韩文宝的手机中,存了1200多位患者的名字或床位号,都是些患有心脏病、脑梗塞等严重疾病的老人。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对老人们有问必答。如今,已经成了患者们的一条急救热线、心灵热线,也是韩文宝的“家访热线”,老人们遇身体不适、疑难问题都会打给他。 不顾自己身患肝癌,“现身说法”为病人打气 2011年春节前,韩文宝觉得身子有些不适,体检时,他发现自己的转氨酶很高,输液输了半个月都下不去。 其间,同事们都劝他去检查,可是接连的门诊和手术,一直忙得顾不上。直到正月初七这天,韩文宝被诊断身患肝癌。 在去天津住院前,韩文宝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将办公室钥匙、重要资料等都做了交代,还跟同事商量,打算将自己积累多年的资料和几百本书捐给科室,成立一个图书室,供年轻医生借阅、学习。 2011年底,医院找到了合适的肝脏配型,并为韩文宝成功实施了肝脏左半切除手术和肝脏移植手术。术后医生叮嘱他,一定要休养半年,不可过度劳累。 然而,一心装着其他病患的韩文宝,在手术后的第四十六天,就重返工作岗位,每天坐诊、查房,一例接一例地做手术。 从医20年来,韩文宝个人从未被投诉,也没有医疗纠纷。据不完全统计,他收到的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200余封,锦旗、镜匾400余面。 尽管每天要口服6种药物控制疾病,韩文宝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患肝癌不仅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工作的“法宝”:“遇到那些情绪低落,甚至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时,我可以把自己当例子,来个‘现身说法’,给他们鼓鼓劲、打打气,让他们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 (摘自《人民日报》,记者史自强,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