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挽救战士们生命,为抗美援朝、保卫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队员们最值得骄傲的。” ——援朝志愿医疗队队员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各地组成多支义务医疗队,开赴离前线最近的后方战地医院驻地救死 扶伤。 1950年11月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发出号召:“组织抗美援朝志愿救护队,去为正在与侵略军进行战斗的中朝军民服务。”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医务工作者,立即率先积极响应。11月中旬,经过短暂准备,三大城市第一批医疗队员几乎同时出发。北京、天津医疗队到朝鲜后,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派出的医疗队会合。12月11日,开始收容伤员。 据资料记载,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先后组织了40 支志愿医疗队奔赴前线实施战地医疗救助服务。其中,上海先后有数千名医务工作者志愿报名。北京以 每次轮换1/3人员的方法,先后派出了几批手术队。而 天津陆续派出的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救护队等达19支之多,医护人员总人数为907人。 1951年1月14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国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慰劳中朝人民战士及救济朝鲜难民。中国 红十字会积极响应,一面与中国救济总会联合指示 各地分会协助此项募捐工作,一面发动组织救济朝 鲜伤兵难民医防队,号召全体会员和工作人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踊跃参加,担任朝鲜难民医疗救济 工作。号召发出后,由城市到乡村,由内地到边疆, 各地红十字会员、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人数多达 833人。1951年3月17日,204名国际医防服务队员 奔赴朝鲜,在烽火硝烟中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救死扶伤。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 中去。” ——雷锋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市望城区)人。1940年出生,7岁沦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获得了新生。 1958年 9月,雷锋响应国家号召,到辽宁鞍山当 了一名推土机手。11月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工作。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 “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 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 远大目标。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始终把群众的疾苦 放在心上,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总是把方便让给 别人,甘当革命的“傻子”。从帮助战友学文化、学技术到给不认识的群众买车票,从冒雨送老人回家到带病坚持抗洪抢险,从雨夜用棉被抢盖工地水泥到春节主动去候车室为旅客服务,他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群众赞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的更美好。”这种服务人民、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大爱无疆的崇高境界,是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 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 重担。——王杰 1942年10月, 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 庭。1957年,大水淹没了家乡,王杰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王杰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账。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营一连当战士。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 后任班长。3月,由于王杰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1965年初,王杰的母亲心脏病复发, 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王杰争先恐后地去排除。 1965年7月上旬,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拉练到邳州张楼乡,并短时在那里进行演练,县武装部利用这个时机,临时组织了民兵地雷班,优秀班长王杰被派去给 民兵作示范教练。7月14日上午,已经是王杰组织民兵训练的最后一天,在进行最后一项科目——地雷实爆示范讲解时,突然出现意外,在“地雷”(以炸药包代替)即将爆炸的瞬间,王杰扑向了炸药包,在场的12名 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来源:《中国志愿》第3期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