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辑要 >论述摘编 >学习书目推荐 【党建工作辑要】 刘云山:学习领会中央精神 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 ----------------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21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发挥加强指导协调、抓好督促落实的作用。要牢牢把握好指导思想和总要求,把握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开展。要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好各批次工作进度、各环节工作重点,掌握节奏、注意方式,使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序推进。要加强指导、加强督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切合实际、取得实效。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多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多到党员群众中听取意见,多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解剖麻雀,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作,把中央部署落到实处。 (摘自《人民日报》,记者隋笑飞,有删减) 【论述摘编】 信仰的力量 ----------------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翻开历史,有这样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李斌) 【学习书目推荐】 “强自身素质、建体育强国”2013年读书活动书目推荐之四 ---------------- 《闲来笔潭》 作者:吴官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全书分“岁月难忘”、“静思杂记”、“读书随感”、“春水煎茶”和“少长闲集”5部分,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书中穿插的45幅画作,进一步增添了本书的审美与人文趣味。 (据《人民日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