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3年第24期
发布时间:2013-08-12

【本期导读】

----------------

>封面专题

>理论观点集萃

>党风廉政教育

 

【封面专题】

菊美多吉:甘舍小家为大家

----------------

    菊美多吉,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格村人,曾任道孚县瓦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12年5月19日,已是重症高血压患者的菊美带病坚持工作,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离世,年仅33岁。

    “菊美乡长还在,他没有走……”鲁村支书俄孜降泽怎么也不能相信,菊美乡长就这样走了。“前一天下午,他还在村里拜访群众到晚八点多,村民叫他留下来吃晚饭,他却因为安装太阳能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了县城,要赶过去跟人接洽,连口水都没喝就急匆匆地走了。”

    在菊美多吉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与相关工作人员衔接为瓦日乡民众安装热水器的相关事宜,一年过去,村民们已在享受热水器带来的便利。

    在他遗留下来的日志中,写满了这样的备忘记录:4月11日,仁孜的医保本户名需要到县公安局重新核实;5月3日,看望脚伤住院的得吉阿妈;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差两枚螺丝钉……

    然而,家对于菊美多吉,只是个匆匆的行囊。忙于工作,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产时,他还在几十公里外的村里修路修水渠;帮村民修好了房子,自家的木料却搁置了7年。

    提起丈夫,菊美多吉的妻子昂旺巴姆总会用“很忙、很累”来形容。“每次回家,他都是匆匆忙忙,在家里待上一天都是很难得。”

    菊美多吉是家中的独子,按照风俗本应留在家里做“当家人”。“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缺个顶梁柱。”菊美多吉的父亲巴登摇着头说,不敢相信独子就这样去了。但巴登心里明白,菊美是一心一意为乡亲们做事的,他没有白养这个儿子。

    本来听力就不好的昂旺巴姆,因为受到丈夫英年早逝的刺激,听力功能更加衰退,现在家里的重任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回忆说,结婚以来,家里的事基本指望不上丈夫,几个月可能都见不到一面。甚至儿子出生时,菊美多吉都没有陪在她身边。“虽然有过抱怨,但我理解他,舍得了小家才有大家。”

    四岁的儿子贡嘎时常还会在妈妈面前提起父亲,但昂旺巴姆只是在一旁,默默无语,至今仍不知如何向儿子解释,他的父亲已去世近一年了。“等他长大了,我会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个好人,要以他为榜样。”昂旺巴姆抹着眼泪说。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无事深忧  有事不惧

----------------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古今执政者共同的政治智慧。历史上被称为明君的唐太宗尝言“有二喜一惧”。连年丰稔,边鄙无事,是他高兴的事。“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这是他感到害怕的事。苏辙在批评宋仁宗的策论中说:“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一成一败,一正一反,历史镜鉴,对今天仍深有教益。

    心存畏惧对执政之益,史学家王夫之在《宋论》中分析得颇为透彻。他指出,宋太祖一统天下,至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的原因是“唯其惧也”,“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由“惧”之一字,而生出“俭”“慈”“和”“文”等重要的执政理念,终成大业。

    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对权力心存敬畏,体现的是一种忧患、责任和自律,是智慧之源,也是成事之基。只有心存畏惧之心,才能于临事之际小心谨慎,克勤克俭,严于律己,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权力的敬畏就是对人民负责。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怕当李自成,称自己是“进京赶考”。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怕别人把自己往贵族老爷的位置上推。有儒将之风的陈毅元帅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谨慎总是好一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正是有了这些“怕”,才能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慎之又慎,时刻牢记责任,严格约束自己,清白为官,公正用权,不撞红灯,不越雷池。

    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受拉拢、被腐蚀的机会比常人多,因而在他们身上出现不正之风的机会也多于常人。如果胆子随权力而长,天不怕地不怕,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等于自毁而毁人,祸害党、祸害国家、祸害人民。所以,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每个执政者都“弗可不恐惧以修省耳”。

    成事需要胆略,用权则需谨慎。“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话老理不老,任何时候都值得牢牢记取。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田之章,有删减)

 

【党风廉政教育】

君子修身,贵在慎独!

----------------

    某宰相夜间在家处理公务,点朝廷供应的蜡烛。夜深了,公务理毕,转入私人读书时间,则吹灭朝廷所供蜡烛,转而点用私家蜡烛。家人曰: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没人看见。此公答:君子当慎独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君子修身,贵在慎独!

(摘自《网络舆情》)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