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党建工作动态 >学习文摘 >党风廉政教育 【党建工作动态】 总局党组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第四次集体学习 ---------------- 8月1日,总局组织党组中心组第四次集体学习。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鹏主持本次学习讨论并带头就当前体育工作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四风”进行分析和思考。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树安、冯建中,肖天、蔡振华,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组长王庆云,党组成员、局长助理晓敏和各厅、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集体学习。中央第22督导组组长刘德旺、副组长张海涛及成员秦俊兴出席会议。 与会同志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针对刘鹏在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的体育工作中的九个方面的不正之风的具体表现,结合前段学习成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紧密围绕体育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初步查找梳理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几次学习,更深刻理解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对一些问题逐步联系自己思想根源,由浅入深,从认识不高到主动查找,有了很大提高。 与会人员本着对事业负责、对活动负责的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初步查找问题,比如面对新情况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进行战略思考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有所差距;对干部队伍、体育队伍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够,存在差距;和基层一线同志直接交谈交心接触少、直接了解少;对形成节俭长效机制,缺少进一步思考,为第二环节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刘德旺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总局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工作亮点并体现在工作实效中。他说,总局党组在活动中非常重视学习,表现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安排学习、设计讨论专题,准备充分、思考深入。重视学习还要继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加强理论武装,要爱学习、重读书、常思考。还要科学做出各项安排,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不断总结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摘自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作者曹彧,有删减) 【学习文摘】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谈—— 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突出问题 ---------------- 突出主要内容,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下功夫 作风问题十分重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的具体表现,有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理念,也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这个根本,切实解决种种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 注重实效,认真贯彻“十二字”总要求 中央政治局在部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总要求贯彻活动的全过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既有的制度为镜子,检查各种违规行为;也要根据检查出来的问题制定新的规矩,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党有党纪,国有国法,不许逾矩,这是底线,底线就是高压线,不许碰,也碰不得。制度规范人,也造就人。只有建立完备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才能造就出好的作风、好的队伍。 抓住重点,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 中央明确提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古人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己不正焉能正人?只有从领导做起,一级抓一级,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党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必然流于形式。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有删减) 【党风廉政教育】 盘点“死刑贪官”的十个最后时刻(上) ---------------- 其一:曾锦春“反腐建言”。臭名昭著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已于2010年12月30日被执行死刑。他在狱中曾反思称:“制度已经很多了,关键是加强制度的认真落实和执行。”他建议,为了防止“300多条制度就像挂在墙上的月亮一样”,应该学香港一样,凡是发现领导干部有问题,哪怕是收红包的小问题,也一律公布,从小事情抓起。 其二:许迈永“追悔莫及”。钱多、房多、女人多,原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被戏称为 “许三多”。“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的荣誉和地位,我本应该更好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工作,做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深情厚谊,现在我却忘记了党的宗旨,走向了人民的反面,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许迈永悔恨交加,但已经来不及了。 其三:郑筱萸“良心发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纵容手下滥批新药,仅2004年一年就批准了10009种。他在临行前一天留下的遗书中说:“明天就要死了,临死之前非常害怕,在九泉之下能得到因为我而受到伤害的人的宽恕吗?” (摘自人民网,作者萃岚,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