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4-01-25

【党建工作动态】

总局举办第二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

    为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直属机关党委联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利用“学习讲堂”(原周末课堂)平台于2014年1月10日在京举办第二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讲座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围绕“以政府治理为中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行授课,在京总局党组成员,总局机关公务员、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党员干部参加学习。

 

总局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第四次工作会议

----------------

    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于2014年1月8日在京召开。会议由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寿山同志主持,各督导组分别对本组联系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杨树安副局长听取汇报后表示,各单位在总局领导下,认真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很好地推进了活动的开展;督导组有针对性进行督导,确保了整体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最后,杨树安副局长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活动开展要善始善终,最后环节时间要服从质量、有序收尾;二是督导组要切实抓好各单位整改方案落实,做好建章立制;三是督导组加强与各单位协调沟通,形成各组总结报告,总结好的做法,提出今后工作建议。

 

【理论观点集萃】

革新政绩考核机制将为中国转型提供新动力

----------------

    现行政绩考核机制的利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绩考核制度主要采取以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这种考核方式增加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学者甚至认为这种考核制度是我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制度因素,也构成了所谓“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

    不过,这种激励方式使地方官员将发展的主要精力以及资源投入的方向放在了增加投资、促进GDP数量增长方面,却不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转型。地方官员为增加GDP,不惜大规模借债,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重视经济增长的量而不重视“质”。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官员对完成考核指标孜孜以求,而不管指标背后的实质。当上级政府青睐GDP指标时,官员们就采取各种办法增加GDP,有甚者不惜进行统计造假,而不管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了民众福利。在很大程度上,GDP一度成为地方官员眼中的“圣经”。

    改革的难点

    西方国家的官员主要面对的是来自于民众的压力和约束,而我国地方官员面对的主要是来自中央的压力和约束。这一中西不同之处,在实践中给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带来了显著差别。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议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对“市场”的约束,也可以限制官员对社会的侵权。而在我国,由于官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上级政府,较难实现政府、市场、社会间的良性分工与互动。政绩考核指标制度的改革,针对的只是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未对官员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做出规定。如果我国的政绩考核制度没有其他相关改革措施配合,处理不好政府、市场与社会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那么改革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一种量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在建构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它假定所有绩效都是可量化的。可是,正如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人类社会是极端复杂的,任何理论与认识都是局部和片面的,有很多方面无法量化。人类的创新能力也是未知的,我们不可能明确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式,良好社会必须要为容纳人类的“无知”、为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留下空间,不能试图计划或设计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政绩考核体系仍存在一定局限,其自上而下的“压力型”特征,会对社会的自发性构成一定限制。因而,政绩考核必须与其他机制,特别是与增强社会力量的改革机制相配合,才能适应我国未来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政府需要回归本分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一书中如是说。其实,罗尔斯的理论并不是完全原创性的,他只是重申了近代启蒙思想家休谟和亚当·斯密所确立的思想传统。在休谟和亚当·斯密看来,正义作为人与人竞争与合作的一套规则体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在社会秩序中具有如此基础性的地位,以至于政府的首要职责只能是执行正义。一个政府,其他职能完成得再好,但如果忽视了对正义规则的维护,那么它也是“失职”的。未来我们还需要以这种更大的视野,探寻我国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如何才能与政府执行正义的功能相协调。

    不过,纵然有以上限制,我们仍然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改革对促进“中国模式”的升级转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看成是我国渐进主义发展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期待其实施机制的完善,也期待会有更多的配套改革措施出台。

(据2013年11月28日《东方早报》,作者徐治国)

 

【学习书目推荐】

“强自身素质、建体育强国”2014年读书活动书目推荐之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全5卷)

作者: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这35年的历史。全书分5卷全面讲述了从新中国开国奠基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艰辛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以及“文革”结束到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8年历史。记述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国家的伟大征程的足迹。

(该书为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13年下半年推荐书目,摘自紫光阁网)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