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5年第21期
发布时间:2015-07-10

【封面专题】

张纪清:二十七载行善举

凡人大爱暖人心

----------------

    从1987年起,张纪清化名“炎黄”,每年都会给当地敬老院、学校以及外地的贫困学生捐款寄钱。人们百般寻找却始终查无此人。2014年11月20日在向鲁甸灾区汇款时突发脑梗“晕倒”,竟将他隐藏了27年的秘密给“倒”了个干干净净。随身带着的几张汇款单,上面虽然只写有“炎黄”和“黄炎民”的化名,但背后隐藏的秘密却在无所不能的网络时代下无所遁形。张纪清就是 “炎黄”——那个27年来隐姓埋名做好事,却一直没有被人们找到的好心人。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张纪清就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1980年,他就在祝塘镇从事养殖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他靠着勤劳致富赚取的钱盖起了三开间楼房,还有四间门面房。

    有了钱,张纪清想的是不能光顾自己。同时,他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有点不满,很多人一心向钱看,为了钱甚至不择手段。他说当初自己捐款的动机,就是要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不要眼睛只盯着钱。”

    1987年6月28日,张纪清第一次化名“炎黄”,用“无锡汉昌路1439号”这个假地址向祝塘镇党委汇款1000元,请其转交给正在筹建中的祝塘幸福院。之所以当时化名“炎黄”,张纪清认为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传统美德,起“炎黄”这个名字意在明志,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之所以当时用化名和假地址,张纪清解释说,是怕让人找到。既然选择了帮助人,就别想着留名,这样也就不会给被资助人留下心理负担了,没想到这一藏就是27年。

    这些年来,光有明确记录的用“炎黄”及其相关化名的捐助记录就有30条,他捐助的对象主要有祝塘敬老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有贫困学生、受灾地区。

    后来养殖业不景气之后,张纪清到祝塘工业公司经管办当了一名会计,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属于民办人员,退休金至今也不过每月78元,加上失地农民的补贴款500元,他的月收入就是578元。

    收入不多,但捐款照旧。捐出的钱从哪里来?张纪清说,依靠全家人的支持,每年春节,子女都会孝敬给他几千元。平常如果需要什么开销,一个电话,子女们也会立即送上门。家人也都知道他常在做善事,但从不问他钱用到哪里去了。另外,爱人黄琴芬的退休工资也被他支取了不少。黄琴芬说,以前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做好事,可不知道“炎黄”就是他。直到几年前帮他洗衣服,从口袋里掏出的汇款单据落款上才晓得的。她也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就连儿子女儿也全被蒙在鼓里。

    自己捐款做好事,却从万元户变成了“负元户”,从大房子搬进了现在70平方米的小房子。张纪清却说,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当他一人富裕的时候,却看见周围众多人十分贫困。现在,他帮助的不少人都有了出息,自己虽然不是太富裕,但生活吃穿不愁家庭和睦。“心里很知足、很踏实、很开心。”

    虽然“炎黄”曝光了,但张纪清的爱心捐助还将继续下去。张纪清以前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牵头把周边地区人们不穿的衣服募集起来,送到他曾经考察过的那些贫困地区去。在他看来,那些地方甚至没人知道,但恰恰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现在自己不用再“潜伏”下去了,也意味着他以后会光明正大地去做这些事了。

(摘自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网站,有删减)

 

【党建工作辑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是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组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党组制度,提高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会议认为,《条例》对党组的设立、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作出全面规范,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提出明确要求,是党组工作方面一部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党组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同意公开发布《条例》全文。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要抓好《条例》的宣传解读和学习培训,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条例》精神,准确掌握《条例》主要内容,增强做好党组工作的能力。要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破解“六易六不易”困局

----------------

    如何让“三严三实”要求真正成为做人做事做官的镜子和标杆,经常用以“省吾身”“净吾心”,这是一道大的课题。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存在“六易六不易”困局,应注意克服软肋、补齐短板、消除盲点,加以破解。

    一是“严点实点”对事容易,对人不易。在处理事情时,我们习惯说“对事不对人”。但在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上,对事不对人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避重就轻、怕得罪人。人与事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现实中不存在孤立的、相互不联系的、可以完全分割开来的人与事,很多事情往往事中有人、人在事中,说事就得涉及人,说人就得联系事,只有对人对事都又严又实才算“严”到份上、“实”到点上。

    二是对他人容易,对自己不易。现在有些同志习惯于手电筒照人不照自己,动辄“你该怎样怎样”,自己似乎可以当局外人、作壁上观。这实质上是一种唯我独尊、“我是正确的”思想在作祟。把自己摆进去,教育人的同时教育自己,要求人的同时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示人。

    三是对下容易、对上不易,对基层容易、对机关不易。对上级往往捧着抬着,善于看领导眼色说话办事,这已然是一种陋习和积弊。有的人则总以为机关是教育人的,基层是受教育的,便俨然一副教育人的面孔,有的甚至成了“灯下黑”。只有唯实不唯上、从道不从上,敢于直言、勇于诤言、善于谏言,做到上下一致乃至上严于下,“三严三实”才有浓厚氛围。

    四是在一时一事上容易,日常经常不易。正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阵子容易做到“三严三实”,但一辈子矢志不渝、一以贯之并不是那么轻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三严三实”教育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贵在经常、难在经常,贵在细节、难在细节,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需要的是毅力和定力。

    五是在出了矛盾和问题时容易,出了成绩和荣誉时不易。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容易冷静下来反思,往往“听得进”,能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在出了成绩、有了荣誉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甚至飘飘然、昏昏然,听不到也听不进逆耳的忠言。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泼点冷水”,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荣誉面前不得意忘形。

    六是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时做到“三严三实”容易,没“想法”没“预期”时不易。干部在向上走时,大多注意形象和影响,懂克制善克己,容易做到“又严又实”。一旦“船到码头车到站”、看到“天花板”,或者犯了点错、受了点挫折,则会不在乎、无所谓,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出现“59岁现象”。“三严三实”不存在“退休”,只有进行时、将来时,没有完成时、过去时,不是人生“盆景”,不是应景之作和权宜之计。

    “六易六不易”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把容易的做实做到位,把不易的做好做成功,在容易的问题上多加油,在不易的问题上烧把火,便能全面发力、齐头并进,达致严与实的境界。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徐文秀)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