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 张秀林:带民致富的“当代愚公” ---------------- 张秀林,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党总支书记。他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一个负债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500强村。如今的长营村,全村总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2.1亿元,人均收入2.3万元。长营村村民常说:“没有张秀林,就没有长营村的今天。” 填坑造田让村民有地可种 张秀林是个能吃苦、重实干的人。1971年,刚当上村书记时,村里穷得叮当响,账面上仅有3.76元,外债却有17万元。 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张秀林带头干起了给林场倒套子、拉木头这个既累又苦、没人干的活。一个冬天,张秀林顶着刺骨的寒风,摸爬滚打、忍饥受冻,为村里赚回来1万8千块钱。张秀林靠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资金,为长营村相继办起了制钉厂、农机修配厂等村办企业,成立了运输队,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有了百万元的存款。 虽然长营富了,但土地始终是张秀林的心结。1993年冬,长营村正式向大坑“宣战”。他带人顶风冒雪,早上3点半出工,晚上就住工地塑料大棚,啃馒头、喝豆腐汤。 张秀林一干就是13年,填坑造田1480亩,“再造”了一个长营村,他也被称村民称为“当代的愚公”。 整合公司开展产业化经营 有了土地怎么办?一次,省农科院的专家说:“长营村处在山谷里,适合种种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秀林与省内3家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水稻研发机构——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所。 为让更多群众致富,张秀林在浆果产业上做起了文章。投资3400余万元,建设了仓储能力2000吨的浆果冷冻加工厂,成立了长营食品有限公司,使浆果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张秀林又协调周边6个村,通过购买、承包等方式,使长营村耕地经营面积达到13000亩,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现代农业园区。 创新、求变是张秀林带领村民不断成功的法宝。为形成长营品牌,他将28家企业整合为长营食品有限公司、种业有限公司、林木有限公司、农机作业公司、物流运输公司“五大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长营村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带领党员为民承诺办实事 经济发展到哪里,张秀林就把党的工作开展到哪里。他在水稻、浆果、运输、畜牧四个产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实行“支部+合作社”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提升了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创业水平,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共进双赢。 张秀林每年都带领党员向群众承诺办好事、办实事,能干什么就承诺什么。几年来,全村党员兑现好事实事392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两委”班子成员全部满票连任,班子真正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为了长营村,张秀林累得全身是病。记者问他:“你图啥?”张秀林说:“只要长营村好、老百姓好,我再苦再累也值!”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有删减) 【论述摘编】 自律的,才是自由的 ---------------- 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今天,正风反腐之下,很多人感受到了这种自由快乐。也有干部认为“官不聊生”,感叹不舒服、不自由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心理与其对自由的观念看法密不可分。诚如马克思所言,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然而道理容易明白,但在潜意识和直观感受中,有人还是把自由视为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或者少受限制、鲜有约束。问题是,无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也是不真实的,只能存留于想象之中。谁要真是如此任性地看待自由,无所顾忌、不知敬畏,谁就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并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从逻辑上讲,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俗话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没有自律,自由就如同断线风筝、脱缰野马,必然横冲直撞、不受节制,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自律的,才是自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道理。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把握好“畏”与“德”、“不自由”与自由的辩证法,党员干部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比如,不拿不该要的钱,不看着别人碗里的肉眼红,不搞物质攀比,亦无人情羁绊,就会得到物质的自由;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责,不用“把领导表情当自己心情,把领导嗜好当自己爱好”,就会收获干事的自由;守好为人处世底线,不碰党纪国法红线,有坦然之乐而无囹圄之忧,精神的自由也就可期。 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干部身陷腐败泥潭,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此言之,一些腐败分子失去自由的标志,不在锒铛入狱之日,而在第一次伸手之时。在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中,有多少人提到,“开会提心吊胆,老是害怕被带走”“白天在人前强作镇定,晚上在家中担惊受怕”,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 改进作风,不仅要靠党纪法规的外在约束,也有赖于干部的严格自律。具体言之,就是敬畏誓言、敬畏法度、敬畏程序,珍惜家庭、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白手中权力来自哪里、用权界限划在哪里,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始终保持“边界意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各级干部尤当懂得,干事用权不能太轻松舒服了,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杨学博,有删减) 【思想视点】 ---------------- “要评判中国的发展,必须看到中共提出的‘魔力四边形’目标。即便在最近的动荡中,这个四边形的架构也没出现一丁点改变。从实施改革政策开始,它们的内容就是: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政治稳定、努力富起来和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埃伯哈德·桑德施耐德认为,尽管出现经济震荡,但中国不会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房价率先上涨的城市有以下几类:一是人口净流入、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结构偏年轻、供求矛盾大和住房资产属性强的城市,如北上广深等;二是民营和私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积淀比较深厚和较为富庶城市,如南京、杭州、宁波、厦门等;三是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会、利用区位优势、实现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城市,如武汉、郑州等。”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房价总体平稳之下,楼市分化仍将持续。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