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17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7-02-14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党建工作辑要】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6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得到了一些重要启示,主要是: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着理想信念高标准努力,同时要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同时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三是要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举,确保公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四是要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加强管理监督,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这些重要启示和经验,要长期坚持。

习近平指出,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

习近平指出,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党的各级组织要敢于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党的各级组织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

(摘自《人民日报》,记者姜洁,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凝心聚力办体育

----------------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国体育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

如果说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我国成为体育大国的重要标志,那么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也就意味着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非但不能下降,而且在一些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项目上还要有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从体育事业发展中获益,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同样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重竞技轻群体,曾是体育界一些领域行之多年的工作现实。即便这种现象近年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无法做到全民健身工作令群众真正满意。中国体育的国际竞争力要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而不是仅以金牌数量论英雄;中国体育的群众满意度理应成为体育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而不是对待全民健身敷衍了事就想蒙混过关。持续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已然遭遇严峻挑战,稳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需开创性的工作作为支撑,中国体育要想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就不能不统一认识,就不能不提升专注度,就不能不凝心聚力、奋勇前行。

凝心聚力办体育,意味着体育界对当前的体育发展现状应有清醒判断。中国体育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证明,优势项目的竞争力已经变得参差不齐,弱势项目的突破也还看不到明显迹象。而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领域,基本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但全民健身的覆盖面与精准服务还难称令人满意,体育产业的基本架构与虚热现象也还存在先天劣势与值得警惕之处。

凝心聚力办体育,也还意味着更多坚守与传承、开拓与创新。对于理应坚守的中华体育精神,非但不能产生丝毫动摇,而且还需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强化;对于发展理念与发展路径的认识,树立“大体育”理念,努力实现体育工作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化合作、全人类共享,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理应成为统一思想的压舱石与务实行动的领航器。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历经几十年努力,体育人用心血与汗水收获了沉甸甸的成就;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育人更应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收获更大光荣。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钟文)

【党风廉政教育】

驴车尚书

----------------

戴敦元(1767-1834),字金溪,号吉旋,浙江衢州人。戴敦元在读书治学上有很高的天赋,他幼时去外祖父家拜访,一个月内就把外祖父的藏书读完了。戴敦元10岁举神童,学政彭元瑞面问经义,戴敦元对答如流,他感叹道:“子异日必为国器。”此言果然不虚,戴敦元15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最终官至刑部尚书,他一生清正廉明、节俭朴实,为人称道。

道光元年(1821),戴敦元升任江西按察使,工作十分勤奋,在吏员的辅佐下,数月之内,竟清理了四千余件积案。第二年,戴敦元改任山西布政使。当时官场上有一个恶习,凡是上官过境,沿途州县都要劳师动众迎来送往,不仅大摆筵席,临走前还要给上官准备礼品。戴敦元前往山西赴任,轻车简从、不事声张、不搞排场,每天五更就催车夫上路,饮食不过是六枚麦饼,且全在车上解决,不劳烦沿途州县,以致戴敦元“独行数千里,而舆夫馆人莫知其为新任藩使者”。

道光十二年(1832),戴敦元任刑部尚书。有一天天降大雪,戴敦元身披雨罩,手抱文书,步行到街上,叫了一辆驴车去上班。车夫自然不知道戴敦元的身份,到了刑部衙门,戴敦元脱去雨罩露出珊瑚顶戴,要知道珊瑚顶戴是二品官员才可佩戴的。车夫见此大惊,弃车而逃,戴公“强留与之钱而去”。因为这段美谈,人们送他一个“驴车尚书”的雅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张金亮,有删减)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