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摘】 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质是实干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展现。千百年来,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昭示的是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的可贵精神,铸就的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实干兴邦的优秀品质。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回望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变化的是时空方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品质更是行动。党员干部光有想法是不行的,还要立足实践、付诸行动,在实践中锤炼品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可是,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怕吃苦、不实干,而是希望找关系、走捷径,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颇有画面感、极具冲击力,让人联想到当年“工业学大庆”的场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种干劲、这种精神,在那样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年代,使多少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与现实。 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行动更需要能力。时下,有的党员干部不是不想干,而是不会干,缺乏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素质,存在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注重理论研究,更重视实践锤炼,为全党树立了楷模。历史和现实也一再告诉人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循环往复、始终坚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关键时刻才敢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不会变成蛮干,从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能浮在面上做些简单工作,而要把各项工作深化开来、深入下去,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因为工作一旦深化与深入,必然会涉及一些具体矛盾和实际问题,很可能要动一些人的“奶酪”,难免会遭遇阻力和干扰,甚至会带来冲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胆有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上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利和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欧阳辉,有删减) 【理论观点集萃】 下好全民健身这盘棋 ---------------- 纵观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全民健身从未像今天这样,地位如此重要,价值如此凸显。过去一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印发,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全民健身新的发展坐标,既有立足于提升国民体质、拉动产业消费的现实考量,更着眼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长远大计。 当百姓的健身意识从初步觉醒变为广泛共识,当群众体育活动从政府包办变为多方参与,全民健身历经多年的开展,已然铺就较为坚实的基石,形成持续向好的氛围。但随着体育成为生活“必需品”和社会新时尚,大众升级版、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倒逼全民健身既要持续保证“量的供给”,又要做好“质的提升”。以新思路撬动发展的杠杆,破解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才能抓住全民健身的“牛鼻子”。 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全民健身带来新机遇和发力点。在慢性病、亚健康日趋严重的当下,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到体育锻炼环节,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借助大体育、大健康理念的普及,将这项民生工程提升到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层面,从而打破人均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科学健身指导等瓶颈,既是回应百姓关切之举,也有助于释放全民健身的潜在能量。 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相适应,被视为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尽管近年来通过“雪炭工程”“三边工程”等惠民便民举措,逐步开垦出普惠性公共体育服务的土壤,但在覆盖面、城乡均衡、精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死角和痛点。这也是体育管理部门的突破口,除了自身要面对新的角色定位,还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盘活各方资源,让政府、社会、大众三股力量持续产生化学反应。 如今,全民健身已超越体育范畴,“触角”伸向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大众创业等诸多领域,由此衍生的多元功能,是对过往“重竞技,轻群体”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进一步纠偏。对全民健身的理念、发展路径、管理模式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重构,是在驶入发展“快车道”之后,确保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举。 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共享,这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价值,亦赋予其生生不息的活力。谋篇布局下好这盘棋,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福祉,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未来都将得到丰盈收获。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郑轶) 【党风廉政教育】 "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 ---------------- 苏琼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清官廉吏,曾经先后出仕北魏、北齐和北周。苏琼之所以能先后“跨国”做官,并不是像后世“不倒翁”冯道那样没有节操,而是因为待人正直、做官清慎,百姓爱戴。 苏琼生性清廉谨慎,从不逾矩办事。对于一些不当请求,他会巧妙地拒绝。和尚道研是济州的沙门统(北朝僧侣官名),财产极多,便在郡中放高利贷,常请郡县官吏帮他催债。苏琼到任以后,道研也像以往那样拜访,套近乎拉关系。苏琼明白其来意,故意避开催债话题,而是与其谈佛论经,言辞极其诚恳恭敬,道研无法开口谈起催债之事。弟子问起其中的原因,道研说道:“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之中,哪有可能谈论地上俗事?”苏琼为官始终清廉谨慎,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就连瓜果也一概拒绝。 赵颍曾任乐陵太守,杖朝之年退休还乡,听说苏琼素以清廉之名见称,就想验证一下。一次,赵颍得到一对新瓜,亲自送来。他倚仗年纪大,苦苦相请,于是苏琼就将瓜留下,放在厅堂的大梁上,竟不剖开品尝。听说苏琼收下赵颍的新瓜,郡民争相进献新果,到郡府大门处,看见赵颍的瓜还在,“相顾而去”。一些趁机想送礼者也“望瓜却步”,怏怏离去。为此,家人曾经抱怨:“这是何必,不就是吃个瓜吗?以后咱们不再吃就是了。”苏琼却说:“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世界上哪有开始乐意做而后来禁止的呀?”)苏琼知道,只要吃到一点甜头,就会源源不断有各种诱惑朝自己袭来;欲望的闸门一旦开启,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因此,拒绝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防微杜渐”,决不迈出“第一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周游,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