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库】
如何培养年轻干部?
来看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
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并以此为荣。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选自《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培养不等于照顾。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选自《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版
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专心致志做好工作。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小”了,岗位“屈才”了,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如果只能顺风顺水,不能逆水行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受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抗压能力弱,一遇事就崩溃,也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如果只是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个职业、一个饭碗,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不是作为一种责任,更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
——习近平2018年7月3日至4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要把握好,确保选的苗子政治上过硬。如果坯子选不好,辛辛苦苦培养一场,最终还是会出问题。
——习近平2018年7月3日至4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旗帜微平台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3日
【党风廉政】
基层腐败治理取得看得见的成绩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批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基层治理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变化。
多地办案与信访数量呈“一升一降”趋势,清存量遏增量效果显著
惩治是最有力的震慑,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数据,成为惩治基层腐败高压态势和显著成效的最直观展现——从公开发布的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来看,2016年全国处分乡科级及一般干部,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39.3万人,2017年则达50.2万人,并持续保持高位,增长至2022年的57万人。这一高压态势,在调研的多省市都表现突出。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十八大期间处分基层党员干部1700余人次,十九大期间处分6400余人次,增长了2.7倍。 在办案数和查处人数上升的同时,有关基层腐败的信访占比在近年来出现下降态势。如2023年1-9月,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反映农村、社区、企业等其他人员问题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同比下降49.5%,其中重复举报下降86.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浙江省湖州市和四川省广元市等地也都呈现出信访量整体下行特征。
更令人振奋的是,查处的基层腐败案件中存量问题较多、新发问题较少。如黑龙江省查处问题的当年发生率由2020年的16.2%下降到今年6月的13.9%,大部分为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存量问题。山西省大同市纪委有关负责人也提到,十九大后查处的乡村干部从发案时间看,越往后越少。数据的“一升一降”,当年问题发生率的降低,为基层腐败存量逐步减少、腐败增量有效遏制增添了有力注脚。
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得到有力纠治,耦合效应正在带来全域变化
基层腐败易发多发、量多面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既紧盯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又坚持系统思维,由点及面推动全面从严,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尤其是肆无忌惮吃拿卡要、贪污侵占现象大幅减少,之前居民找社区干部开个证明、盖个章,五十块、一百块也敢收”,采访中某县纪委书记如此回忆,“现在敢赤裸裸地吃拿卡要的几乎没有了”。浙江省湖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也提到,基层干部过去是违反廉洁纪律、贪污侵占的多,现在是反映违反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的更多。“明目张胆违纪违法的少了,这就是一种成效”。而经过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黑恶势力被绳之以法,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把持乡村治理的情况更是几乎绝迹,有力铲除了基层腐败滋生的黑恶土壤,极大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与此同时,各地陆续开展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揪出一大批群众身边的“蝇贪”,挖出沉底多年的腐败问题。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2万余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乱象大为减少,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明目张胆揩油公款公物几近绝迹,习以为常歪风邪气刹住清除
“过去很多干部整天脑子里就是琢磨吃啥喝啥,私设小金库内部组局大吃大喝,打着接待上级的幌子胡吃海喝,以‘杀猪饭’‘贺新房’等名义啃食群众。现在除了正常的工作餐,基本都没有公款大吃大喝了。”一名基层干部坦言。得到有力遏制的不仅是备受诟病的“吃喝风”,多名乡镇纪委书记告诉记者,从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现在,总的感受是违规公款吃喝、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私用、小金库等问题基本解决。除了这些“老顽疾”被刹住,过去习以为常的工作日打牌赌博、醉酒上班也几近绝迹。“我以前做乡镇纪委书记时,发现煤检站工作人员赌博,赌的是别人的班,因为谁多上一天班就能多捞一天的钱。”某煤炭大市的一名干部说道。看似散漫作风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腐败。“现在这些现象几乎都没有了”。
不仅不能为的不为,该为的还要做到位。当前在基层,干部对待群众生冷硬推、推诿扯皮的“官僚病”也有明显好转。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镇长就提到,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局成立后,以前老百姓办事难甚至必须送礼现象基本解决;巴林左旗纪委党风室主任也说道,现在办事窗口都有现场评价系统,明面上的门难进、脸难看已较少存在。
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参与支持反腐败氛围更加浓厚
“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随着基层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健全基层监督网络以来,不敢不能不想在基层有了有效推进载体,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领导干部管党治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就如四川省广元市纪委党风室主任所言,“从党内问责的数据看,这几年因为管党治党履行不到位被问责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数量在持续下降,而且降幅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也在大幅提升。一名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我在乡镇工作了8年,村支书和乡镇干部的面貌大有改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提升。”对此,在山西省委党校教研部工作的陈彪就深有体会。陈彪提到,以前问干部“讲什么你们想听”,干部说“你们怎么讲我也不想听”,而现在党员干部主动学习意识大幅提升,不少学员都在党校书屋签字借书阅览,学习态度大为不同。变化还体现在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一名乡党委书记提到,现在干部的入户频率更高了,镇村干部都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去农村开坝坝会,很多人很感动,说有些年没见过村干部了,更别说镇干部。
亲身所感,我们党对基层正风反腐是动真碰硬;亲眼所见,正风反腐改变了干部、惠及了自身,群众对正风反腐满意度逐步上升,期待值进一步提升,参与性进一步提高。就如黑龙江省2022年社会公众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各市(地)社会风气满意度达到90.9%,较上年度提升5.6个百分点。无论是公款吃喝、大摆宴席等不正之风被群众一一揪出,还是巡视巡察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效结合,抑或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一键举报使“蚁贪”现形……人民群众以“腐败分子人人喊打”的实际行动和一路上扬的满意度,表达着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对基层反腐败的全力支持,有力彰显压倒性胜利是民心上的压倒。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