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23年第29期
发布时间:2023-07-26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党建文摘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论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要深刻认识到,“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深刻认识到,“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实践充分证明,“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0607 01 版)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66

 

【理论观点】

 

“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人民观点)——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①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751/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的重大意义②

 

  正因为高度契合、内在融通,二者的“结合”才能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689/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深刻理解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③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776/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809/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深刻理解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⑤

 

  坚持“两个结合”,就要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加具有“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的高度自觉和坚定自信。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857/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深刻理解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⑥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文章链接:

https://www.sport.gov.cn/n4/n264/n15343/c25794873/content.html

  (由于手机系统的不同,如文章链接打不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