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库】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习近平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习近平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习近平最后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9日
【党建文摘】
从四个维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座谈会5月22日在京召开。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座谈会发言摘编。以下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所作的题为《从四个维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言。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视野之宏大、原创性成果之丰富、世界性影响之巨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我以为,应该从四个维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是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这主要是,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我理解,至少有18个方面。在时代特征上,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社会主要矛盾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导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现代化道路方面,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家治理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建设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法治建设上,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在社会建设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家安全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民族问题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统一上,提出对特别行政区实行全面管治权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提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在外交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建设上,提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三是实践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家安全全面加强。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四是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内容,对其他国家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带头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把《习近平著作选读》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其他著作作为基本教材,引导学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作者:谢春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