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为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习近平的小康故事) ——习近平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故事 “总书记,您好!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村考察时,74岁的老人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难掩内心激动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掀起力度、广度、深度空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全面从严治党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2020年中秋节前两天,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政府干部高东升早早就到老字号“黄则和”预订了两盒月饼,这是他这几年来养成的习惯。 “月饼还是自己买的好,好吃不浪费,更重要的是中秋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高东升咧嘴笑着说。 细微之处,可见风气之变。 曾几何时,粽子、月饼、大闸蟹等老百姓庆祝佳节的应景美味,因依附于公款消费上的利益链条被“天价”异化,如今早已回归正常的市场价格,找回应有的文化底蕴。 “八项规定”——很少有这么一个政治语汇,能够如此深刻改变中国。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作出承诺、发起号召: “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 以此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之变在神州大地涤荡开来。 2012年12月30日晚,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发布了一份特殊的“菜单”。 “4个热菜: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特别交代不上酒水。”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期间,一行人在所住宾馆的晚餐菜单。 一份菜单里看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行动作无声的号令、以身教作执行的榜样,为全党改进作风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抓公款购买月饼,到抓公款寄送贺卡,从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治“车轮上的铺张”再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锲而不舍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 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闭幕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从八项规定到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研究同样的内容并进一步深化细化,释放出一以贯之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 不必再迎来送往,不必再请客送礼,不必再陪吃陪喝……八项规定不仅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也是“护身符”。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管够不浪费”“吃好不奢侈”……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人民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二审维持死刑判决! 2021年1月21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依法惩处“金融巨贪”,再次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意志。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腐败、以什么样的行动破除腐败,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成败兴衰。 时间回到8年多前,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面对500多名中外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沉冷静——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形象生动的话语,字字千钧。 2个月之后,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铿锵誓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言出必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拉开序幕。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上至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大老虎”,下到群众身边的“蝇贪鼠害”,谁也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谁也不是“铁帽子王”。 这是震撼世人的果敢决绝: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5年间,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展现出旗帜鲜明的坚定立场,勇毅决绝的意志品质,推动反腐败斗争夺取压倒性胜利。 这是有目共睹的震慑效应:党的十九大以来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2019年,全国有10357人主动投案,其中中管干部5人、省管干部119人;2020年,全国有1.6万人主动投案,6.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败斗争消除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隐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赖,增强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没想到被贪污的钱还能回到我们手上!”拿着交还到手里的林补钱,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金马村村民邓小刚感慨地说。 2020年8月,县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将金马村原村委会主任侵占的7000元公益林补偿资金清退给35户村民。 金额不大却危害不小,“微腐败”也可成为“大祸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的认识:“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另一场脱贫攻坚的“护航战”也同时打响。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印发。 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明确强调“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这次中央纪委全会立即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2017年底,中央纪委部署在2018年至2020年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雁过拔毛、截留私吞、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一个个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在强大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下被坚决查处。 2017年,全国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87万件;2018年,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1万件;2019年,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万件;2020年,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5万件……始终保持高位的数据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雷厉风行的执纪力度。 从教育医疗到就业创业,从养老社保到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在哪儿,正风反腐的焦点就在哪儿。 2020年2月20日,改头换面逍遥法外多年后,孙小果在云南昆明被执行死刑,而他背后的“保护伞”,也在扫黑除恶的强大攻势下覆灭,让很多人拍手称快。 扫黑除恶,这是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既抓涉黑组织,也抓后面的‘保护伞’。” 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开启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序幕。 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黑龙江呼兰“四大家族”涉黑案、海南昌江黄鸿发家族涉黑案……三年来,全国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89742件,立案处理115913人,党纪政务处分80649人,移送司法机关10342人。 坚决打掉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坚决铲除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 【党建文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综述(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总书记深情地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中国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高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斗争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总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顽强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强调。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都在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4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 “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进!”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我还要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新中国70年何等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继续奋斗,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