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往期内容 > 正文
党员教育移动培训-2021年第23期
发布时间:2021-06-30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学习文库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 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 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 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全党同志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 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推进自我革命。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出应有的努力

  新华社北京626日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625日下午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这次集体学习是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安排,采取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5日下午,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展厅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全面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光辉历史。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相关细节。他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

  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是毛泽东同志从1949921日开始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筹划了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一系列大政方略。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这里参观瞻仰,察看颐年堂大厅现场展陈,观看毛泽东同志在丰泽园工作生活的影像短片,回顾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会见的重要外宾,参观毛泽东同志办公区、会议室和藏书室,仔细察看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重要文件、阅读过的书籍、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日常用品和书信、手稿、照片等,追忆毛泽东同志的卓越功勋和崇高风范。习近平强调,北大红楼和丰泽园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来的,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等回到中南海怀仁堂,围绕主题进一步开展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习近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回望百年党史,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全党同志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出应有的努力。

  习近平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27

【党建文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启示录丨谋求大同的天下情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世界篇”

  新华社北京627日电 题:谋求大同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世界篇”

  新华社记者杨依军、潘洁、王宾、马卓言

  中国共产党,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全人类的进步事业。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中国共产党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携手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怀·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20171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面对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1946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如是描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这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

  百年间,正是怀着一颗滚烫的为民初心,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逐步发展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愈来愈幸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计利当计天下利。这一份为民情怀,始终同恢弘的世界视野相互映照——

  回望百年前,华夏大地风雨如晦。心怀远大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全人类的解放,筹划着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他们的宣言激昂雄壮:“一齐来和全世界的革命伙伴们并肩前进呀!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是解放全世界的途径呀!前进呀!共同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穿越历史风云,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标语,在金瓦红墙映衬下熠熠生辉。

  这样的天下情怀一以贯之,这样的探索实践一往无前——

  上个世纪中叶,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广大亚非拉国家仗义施援,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不断促进同各国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几个月前,中国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仝小刚,把生命的最后精彩挥洒在了非洲这片热土。

  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批援非医疗队员,仝小刚的岳母就在其中。

  跨越山海、纵横时空,任凭风云变幻,亘久不变的是大党大国胸怀天下的真挚情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

  求索·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很多人感慨万千。

  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苦难和屈辱。

  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

  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政治模式,但都没有成功。

  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终于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

  百年来,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创造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

  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网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而是一个成就斐然、欣欣向荣的国度。”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说。

  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不仅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走出国门,同发展中国家民众肩并肩、手拉手,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年2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几个月后,来自云南脱贫村民的一份特殊礼物,送到了联合国。

  咖啡豆、古树茶、手工刺绣,三件战胜贫困的珍贵见证,摆放在五星红旗与联合国旗帜之间,向世界诉说着中国的减贫故事。

  “中国的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这样表达中国的雄心壮志:“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展望未来中国:“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面向未来,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信心满怀。

  担当·未来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如今,当世界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时代之问更显现实而迫切: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持续搅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不断扩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频发生……

  种种乱象、重重挑战面前,人们的焦虑感从未如此强烈。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对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清晰作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再到纽约、日内瓦联合国讲坛……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渐次铺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日臻丰富。

  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化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行动与普遍实践。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前行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当历史走向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一种前所未知的新型病毒,突袭全球多国多地,令人们措手不及。

  面对世所罕见的危机,人们能否做到超越一己私利?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危急时刻,世界看到大党大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担当——

  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援助;推动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2021430日,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随着二期截流成功,大坝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巴提供32.1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提升基础设施、注入发展动能、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在世界许多地方,共建“一带一路”正帮助无数的人们梦想成真。

  时光流逝,信念永恒。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走过百年非凡历程,立志千秋伟业、胸怀人类命运的中国共产党,正无惧风雨,向着新的壮阔征途奋勇进发。(参与采写:侠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10627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