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暑假 阳光电波
8月的广州,热得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一个轻微的动作都能出一身的汗。然而就是这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学生们对于无线电运动的热情。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以及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以及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的赛场上,一个个热得发红的小脸上印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欢乐表情。
比赛来了新成员
“你们休息会儿,别踢毽子了。”从西藏灵芝带队来参赛的黄建老师对自己身后的这些活力指数极高的学生可谓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在他身后的学生都是在学校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种子选手”,“恨”是因为这些孩子身上似乎有永远都使不完的力气。别的刚参加完测向比赛的孩子大多在宿舍里面休息,而这些从高原上下来的孩子们,在外面跑完了还闲不下来,踢毽子、打篮球,用光他们的“能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群来自西藏灵芝第一中学的孩子们是自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活动开展以来第一批代表西藏参加比赛的队伍。黄建告诉记者,此次能够成行是因为今年揭牌的54所科技体育传统校之一的广东省实验中学与西藏灵芝一中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次来参加比赛的学生也都是在两个月前才开始接触到无线电测向运动的。
“测向比赛在学校开展以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黄建说,在西藏高海拔地区从事活动量过大的体育项目会对学生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无线电测向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在公共技术课中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实践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为一部分身体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提供了新的能够参与的户外体育项目。由于无线电测向在西藏刚刚开展,所以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设备的匮乏,在打点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老师甚至想出了用小图章、小纸片等最原始的方法让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规模难度同增长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从8月5日到16日,连续十多天在酷暑中的比赛,全国二十余个省市的3200余名参赛选手依然乐此不疲,然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无线电定向部副主任董屹立来说,这样的参赛规模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科技体育传统校的揭牌,在很大程度上为项目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董屹立说,此次全国锦标赛将赛事的重点定位于项目的普及,“虽然是全国锦标赛,但放在首位的并不是冠军而是健身,其次是益智,最主要是让孩子们体会到阳光和快乐,金牌和身体健康相比,金牌是次要的,我们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比赛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淡化锦标淡化金牌。今年有很多新的学校加入,这是我们很乐于看到的”。
除了规模的突破以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觉到比赛的难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以电子制作比赛中的遥控编码探雷器项目为例,作为去年新开展的项目,在去年的全国锦标赛上使用的是仅有36格的探雷地图,很多学生在几十秒内就可以完成,当时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年的比赛场地中,记者看到的是一块每边9格的81格探雷地图,虽然比赛方式与以前相同,但是有两张办公桌大小的地图还是难倒了不少孩子。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无线电定向部项目主管张光硕告诉记者,比赛难度的增加,目的在于让比赛更富有挑战性,就比赛的状况来看,部分项目题目难度的增加使得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另一方面也拉开了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对于项目未来的发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本报记者 杨卓越
作者:杨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