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资源 重实效
2014年
本次培训班是河北省连续举办的第五期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综合职业素质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帮助退役运动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尽快进入社会角色,主办方河北省体育人才服务中心在前几期班的基础上,依照总局人力中心研制的“职业转换培训班指导方案”,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在培训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师资选聘、就业推荐等方面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一是转变培训班组织形式,整合社会培训力量和资源,课程外包,培训效果明显提高。今年,主办方将培训课程全部外包,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目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专业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力量,把运动员职业培训工作做的更专业。通过采取这种新的培训组织方式,本次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的研究开发,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就业市场和运动员需求。培训前,主办方与培训承包方——河北搜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多次沟通、反复交换意见,充分发挥了专业机构了解社会需求、体育部门了解运动员特点的优势,把社会需求和运动员需要有机结合,“缺什么,补什么”,培训课程更加实用有效。其次,扩大了师资选聘范围,提高了师资质量。充分利用河北省最早、最大从事人力资源外包和猎头寻聘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用了半年的时间面向社会、面向全国通过多种渠道搜寻、筛选授课讲师,并实行试讲,竞争上岗,有效地提升了师资水平。再次,强化评估淘汰机制。一是安排专人全程随堂听课,对讲师授课效果进行评估;二是让参训队员对每位讲师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估,对综合评估较差、满意度排名靠后的3名讲师,将责令培训机构在下期的培训中调整、更换。
二是重实效,以“沉下心,学得会”为目的,坚持以“练”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中摒弃枯燥的填鸭式教学,采取了专家讲座和模拟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模拟演练环节。老师讲完后留出大量时间让运动员们当场演练,并检查、点评、纠正。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以致用,学有所获,使退役运动员学到想学的东西,学到管用的东西,培训质量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是促就业,组织参训队员到企业实地参观,现场推荐就业,并在培训后期定向收集、发布招聘信息,举办“双选见面会”。培训导向就业,就业是培训的最终目的。为了使就业推荐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在开班之前就对参训队员的就业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的分析结果,在培训后期针对其就业实际需求,组织参训队员到河北省多家知名健身企业实地参观,配合企业实时宣讲其企业概况和招聘需求,现场推荐队员就业,同时,利用河北省体育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体育职业信息网”,定向收集了32个单位的85条招聘信息,制成展板,在教室里为运动员展出,并指导运动员应聘联系。培训合作单位还联系了10家省内知名企业到培训基地,举办了现场双向选择招聘会,引导运动员积极与招聘单位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通过以上措施,至培训结束时已有17名运动员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四是重引导,重专业化服务,在培训过程中插入职业指导服务。主办方分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开展专业化、科学化的职业指导服务。先是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团体职业指导,解释最新的运动员保障政策,帮助其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供初级心理疏导,引导其尽快转换角色,不等不靠不拖,积极主动地进入职场;结合职业素质测评,帮助运动员认清自身能力、兴趣及性格<特点,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协助其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后,对每个人进行了“一对一”的个体指导,并详细统计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
培训结束后,退役运动员普遍表示,通过参加培训班他们调整了心态,转变了观念,学到了真正有用的职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收获颇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