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地方经验,着力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

 

    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是加强运动员保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举措,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体育和教育部门统筹研究存在的问题,加强培训,拓宽渠道,做好衔接,解决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短缺问题。为进一步落实领导批示精神和做好相关工作,在前期多次组织专题研究的基础上,12月2日,人事司邀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体卫艺司,上海市、江苏省教育、体育相关部门,总局青少司、科教司领导及相关同志召开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海市和江苏省就体育教师管理、引导和扶持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大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措施进行了研讨。

    会议代表认为,上海市实施体育教师任职资格和岗位专业标准和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教师的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实行教练员进校园政策,对进入校园从事业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或退役运动员给予经费补贴,这些政策制度的实施,体现了体育教师岗位的特殊性,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群体的专业技能性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为进一步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径。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运动员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时,参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在笔试分数线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根据运动员群体的特点和高校招聘体育教师的政策,江苏省面向退役运动员专门举办从事高校体育教师的研修班,是对优秀体育人才的认可和深度开发。

    教育部的与会代表表示,目前体育教师短缺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对教育和体育部门都有重要意义。在多地开展试点工作基础上,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很快将在教育部指导下全国统一进行,各地不再拥有给予特殊群体优惠政策的权限,这将给运动员群体担任体育教师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主要有,鼓励各地教育部门指导各中小学探索在体育教师岗位之外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辅导、运动训练等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体育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体育教育门类的培训项目,引导运动员接受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学习,切实提高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李业武副司长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与工作进展,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渠道就业已经成为运动员就业安置的主流。对于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还要加强现有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在深化教育和体育改革,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大背景下,继续加大探索和创新。青少司副司长张智指出,还要拓展领域,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事业过程中,制定更多的引导和扶持措施,全方位开展运动员职业规划,切实推动这批人才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转换。

    高志丹司长高度肯定专题调研座谈会在经验交流、政策咨询、统一思想方面取得的成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在当前进城务工农民、大学生、转业军人和退役士兵几大群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运动员群体的职业发展,充分认可这支群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对运动员退役后从事学校体育和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专题的调研和讨论,也是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落实领导批示和进一步促进体育和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高司长强调,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与奥林匹克运动共生共存,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大力推进的工作,要与国家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事业整体推动,是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吸纳运动员人才到学校任教或从事各类青少年体育推广工作,是各国普遍做法,随着中国政府对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和职业发展工作的重视,运动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会有更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投身于这项事业。对于体育和教育部门来讲,还要继续鼓励各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尊重各地根据本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运动员的特长特点,继续加大对这支人才群体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这项工作的渠道和方式上,要进一步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岗位等形式,推动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在继续推动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方面,还要依据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国际奥林克匹运动改革、申办2022年冬奥会等机遇,加大探索,进一步取得实际效果。

    近期,人事司还将就制定引导和扶持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