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总局系统人事会上,杨树安副局长强调,要加强总局系统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多渠道、多方式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2009年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了体育总局“协调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责,确定了运动员保障工作属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性质。运动员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干部人事工作联系和服务竞技体育的切入点之一,正在发挥激励约束、宏观引导的政策杠杆作用。由于国家队运动员编制单列、运动员人事关系在地方等原因,使得总局很多项目中心对运动员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在工作上表现出不够重视、不够主动。如果运动员出口的问题解决不好,运动员的进口也会出现问题。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所在,总局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全局意识,主动作为,共同做好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认识,扎实做好围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积极发挥国家队在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国家队运动员保障长效机制,构建符合各项目国家队运动员特点的职业辅导工作体系。总局于2013年底制定了加强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的意见,提出将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贯穿运动员在训和职业转换过渡期等运动员职业生涯全过程,这是各级体育部门创新运动队管理模式、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各项目国家队应当率先垂范做好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为全国运动员保障工作做出示范和表率。
其次,要充分利用行业内部资源,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去年我交给人事司一个任务,调研一下全国各地体育局机关和所属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退役运动员情况,结果不容乐观(全国每年退役3000名左右运动员,能进入省级体育部门和体育总局工作的,仅有300人左右,而且绝大多数从事体育教练员工作)。总局系统有43家直属单位,每年有近百个岗位的用人需求,大家要积极考虑为退役运动员创造合适岗位,发挥优秀运动员在体育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为全国体育系统做出表率。辽宁省体育局在运动员正式退役前提供工作实习机会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方面可培养锻炼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深入地了解其能力素质表现,作为录用前的考察。
第三,要发挥体育资源优势,科学设计、合理利用,积极拓展运动员职业发展空间。将运动员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考虑,努力做好运动员服务社会及实现多渠道就业的工作。2014年是运动员退役大年,全国各省市体育局都在全力做好全运会后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今年初,北京市教委宣布实施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将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活动时间交给体育、艺术和科技,要求各区县利用本区域体育资源、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开展相关工作,对我们也是个启发。我们运动队在不影响训练备战的前提下,要积极采取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为运动员创造回报社会、发挥榜样作用、教育青少年的平台。还可以和教育系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校、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等实现对接,在进一步拓展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体教结合方式的同时,也为运动员退役后职业发展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