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第3期)
本期目录
1、商丘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正式启动
2、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精心组织,新乡市全面推进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商丘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正式启动
商丘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31日在市体育馆召开,全市的体育场地设施普查登记和数据采集工作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8个县区基本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基层全民健身设施遍布城乡。
我市体育场地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多。根据2004年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我市共有体育场地1465个。据初步估算,现有体育场地数量将会翻倍甚至更多。二是类型杂。本次普查涉及的体育场地类型繁多;既有体育馆、场,也包含健身路径和步道,涉及各类体育项目,类型非常庞杂。三是分布散。除了体育系统兴建的大量体育场馆外,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建设的场地数量也不在少数,且分散于县、区、镇村甚至是居民社区。
我市普查工作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登记和数据采集工作时间为2014年1月1日—7月31日,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筹备阶段(2013.12—2013.12),二是实施阶段(2014.01—2014.05)。三是数据审核、分析和上报(2014.06—2014.08)。四是数据后续分析利用阶段(2014.9—2014.12)。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按照《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旅游局关于在全省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豫体〔2013〕112号)文件精神,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已经全面推开。
一、成立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为加强组织领导,市体育局、教育局、统计局、旅游局于2013年12月4日联合成立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果良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出台并下发了《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对我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二、组织岗前动员和业务培训。
2013年12月18日至20日,市体育局组织各县(市、区)等15个单位普查业务骨干30余人,参加了省体育局在漯河举办的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业务培训会。
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于2014年1月14日至17日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动员会上,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惠敏代表市普查领导小组作动员讲话,对新乡市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进行部署,就该项工作提出三点原则:一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二是互相协调,齐心协力;三是科学安排,实事求是。同时,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付红林宣读了《关于报送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进度及信息的通知》(新体场普组〔2014〕2号),对信息报送、普查进度等项内容作出具体要求。本次培训会专门聘请省体育局两名专家授课,内容除与省体育局保持业务知识一致外,还增加《体育法》等方面知识,为下步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2014年1月23日,新乡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体育局局长南果良在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领导,扎实完成六普任务。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是全面澄清体育场地设施家底的一次统计活动,涉及范围广、调查科目多、时间要求紧、标准要求高,该项工作由体育部门牵头,统计、教育、旅游四个部门联合推进。目前,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我市已完成了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各县(市、区)务必按照《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普查工作纳入2014年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财物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各县(市、区)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次体育场地普查机会,找准各自的差距,为今后城市规划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物质保障方面,省体育局和市体育局为各县(市、区)普查部门配发了一些办公设备和测量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