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第1期)

本期导读:

工作动态

市体育局领导亲抓力推普查工作

市体育局带队实地勘测特殊场地

区县概况

南川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暨培训工作会圆满结束

九龙坡区正式启动第六次全国场地普查

我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普查工作的动员培训和布置工作

普查问答

 

工作动态

市体育局领导亲抓力推普查工作

        按照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整体工作部署和《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目前我市已正式进入普查实施阶段,市体育局辛世杰局长对普查工作高度重视,专程到总局汇报我市场地普查开展情况,亲自过问各区县工作现状情况,市体育局周庆春副局长靠前指挥,协调市教委、市旅游局落实我市普查方式。在市体育局领导的亲抓力推下,我市印发了《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工作要求》及《关于切实做好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不仅明确了我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工作要求,还从高度重视、强化督导、认真登记、严格把关、防止虚假、加强沟通等多方面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细化,为切实做好普查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各阶段工作,保证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市体育局带队实地勘测特殊场地

        2月27日下午,市场地普查办公室利用参加南川区场地普查动员培训大会时间,由市体育局计财处蒋涛副处长带领市场地普查办的质量控制工作组,前往南川区金佛山西坡滑雪场实地勘测特殊场地。

        由于我市地处南方,主城区内冬季并无降雪,户外滑雪场均分布在我市远郊地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市场地普查办公室为了掌握各类体育场地的第一手资料,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工作组,负责实地勘测如户外滑雪场等特殊场地。

 

区县概况

南川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暨培训工作会圆满结束

        2月27日上午,南川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暨培训工作会议在区政府会议室召开,市体育局计财处副处长蒋涛,南川区体育局、区教委、区旅游局及统计局的分管领导以及全区34个乡镇(街道),66所中小学校和其他涉及到的相关企业的体育场地普查业务骨干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南川区体育局局长沈瑨在会上传达了重庆市体育局关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要求并作了动员讲话,区教委等其他相关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对各自所辖范畴的场地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场地普查办公室派专人对南川区基层普查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圆满完成动员培训工作。(南川区提供)

 

九龙坡区正式启动第六次全国场地普查

        2月28日,九龙坡区召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暨培训会议。九龙坡区政府办、教育局、统计局、体育局等普查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普查员参加会议。九龙坡区“第六次全国场地普查”领导组副组长、区体育局局长马红兵、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赵玮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会议由区体育局副局长刘中全主持。

        会上,九龙坡区体育局局长马红兵对本次普查工作做了动员讲话,就本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背景、目的、意义作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就九龙坡区开展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了职责任务,同时,强调各镇街、区政府相关单位和各学校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普查、高效完成。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摸清现有体育场地的建设、经营和使用情况,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场地发展计划和建设规划、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必要保障。对这项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细致普查、认真汇总,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普查任务;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赵玮强调要迅速部署,强化举措,精心准备,有序推进,集中人力物力,密切协作配合,强力推动普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尽早完成普查任务;要强化督导调度,强化资金保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九龙坡区提供)

 

我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普查工作的动员培训和布置工作

        根据《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各区县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普查工作的动员培训和布置工作,截至2月底,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铜梁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忠县、云阳县、巫山县、石柱县、酉阳县共25个区县已经完成普查工作的动员培训和布置工作。

        其余尚未完成普查动员培训工作的区县,市场地普查办公室将联系并督促其区县普查办,务必在3月份内正式开展场地普查工作。

 

普查问答

        一、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背景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过5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分别在1974 年、1982 年、1988 年、1995 年和2003 年。

        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74年12 月31 日。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大规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通过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摸清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总数为25488 个。

        第二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82年12 月31 日。普查由原国家体委、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农业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及各行各业各部门体育场地的全面调查工作。第二次普查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15011 个。

        第三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87年12 月31 日。主要调查第二次体育场地普查以来新增减的体育场地。

        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5 年12 月31 日。普查工作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将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所属的体育场地都列入普查范围,基本做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查。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3年12 月31 日。通过普查,统计出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 个;其中,包含64 种547178 个标准体育场地,302902 个非标准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 ㎡。

        本次普查是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 年12 月31日。即普查全国体育场地在此时点之前的各项状况。

        二、体育场地的概念、体育场地普查的目的及意义

        体育场地是指专门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有一定投资的、公益性或经营性体育设施,包括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必备硬件条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运动训练水平和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度。

        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掌握我国体育场地情况。开展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还对于盘活体育场馆资源,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范围、种类及内容

        本次普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本次普查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本次普查的体育场地种类共计84 类,包括体育场、田径场、田径房(馆)、小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室外游泳池、室外跳水池、综合房(馆)、篮球房(馆)、排球房(馆)、手球房(馆)、体操房(馆)、羽毛球房(馆)、乒乓球房(馆)、武术房(馆)、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房(馆)、举重房(馆)、击剑房(馆)、健身房(馆)、棋牌房(室)、保龄球房(馆)、台球房(馆)、沙狐球房(馆)、室内五人制足球场、网球房(馆)、室内曲棍球场、室内射箭场、室内马术场、室内冰球场、室内速滑场、室内冰壶场、室内轮滑场、壁球馆、门球房(馆)、足球场、室外五人制足球场、室外七人制足球场、篮球场、三人制篮球场、排球场、沙滩排球场、室外手球场、沙滩手球场、橄榄球场、室外网球场、室外曲棍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棒垒球场、室外射箭场、室外轮滑场、板球场、木球场、地掷球场、室外门球场、室外人工冰球场、室外人工速滑场、室外人工冰壶场、摩托车赛车场、汽车赛车场、卡丁车赛车场、自行车赛车场、自行车赛车馆、小轮车赛车场、室外马术场、射击房(馆)、室外射击场、水上运动场、海上运动场、天然游泳场、航空运动机场、室内滑雪场、室外人工滑雪场、高尔夫球场、室外人工攀岩场、攀岩馆、攀冰馆、登山步道、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路径、户外活动营地和其他类体育场地。

         本次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体育场地所属的单位基本情况,场地基本情况和大型场馆运营情况。

         四、普查过程中遇见问题如何解决?

         普查人员<=提问,解答=>镇街普查办

         镇街普查办<=提问,解答=>区县普查办

         区县普查办<=提问,解答=>市普查办

         市普查办<=提问,解答=>总局普查办

        五、重庆市场地普查时间节点

        2013 年12 月31 日24 时

        1、此为正式普查的时间节点,即普查全市体育场地在此时点之前的各项状况。

        2、部分指标需要统计2013年度全年状况。

        3、如因维修或改造等情况无法取得2013年数据的,可追溯到2012年或2011年。

        六、重庆市场地普查方式、内容、时间安排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2013.7—2013.8 )

        1.市体育局协调市教委、市旅游局、市统计局、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共同参加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召开普查工作专家座谈会;

        3.制定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

        4.成立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明确职责分工;

        5.印发开展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

        6.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普查工作计划;

        7.启动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宣传工作;

        8.印制相关文件及体育场地普查各种表格。

       (二)布置阶段(2013.9—2013.12)

        1.召开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培训布置会,举办区县及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业务人员培训班;

        2.各区县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制定上报实施方案,组织本区域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3.落实上报各区县普查工作联络员的名单和联系电话;

        4.制定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抽查方案、评比奖励办法、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办法等规章制度;

        5.完成区县体育场地普查的动员、培训、布置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4.1—2014.7)

        1.正式启动体育场地普查登记工作;

        2.普查工作检查组指导、督查各地普查工作进展;

        3.各单位做好审核工作,防止漏报、错报;

        4.各级普查机构逐级录入、汇总审核上报普查数据;

        5.市普查办公室赴各区、县对普查质量进行抽查验收。

        (四)总结阶段(2014.8—2014.12)

        1.撰写全市普查工作情况;

        2.向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材料;

        3.撰写全市和各区县数据分析报告;

        4.公布普查数据;

        5.召开普查总结表彰会议;

        6.开展体育场地相关课题研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