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线桄子”结缘风筝 盼传统更好传承

  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上,远远地看到有一位老者拿着专业相机在拍照,还不时的和旁边的选手聊天,讨论正在放飞的各只风筝的样子和形态。他就是程英华,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是很精神,谈起风筝来像有说不完的话,今年已经七十几岁的他,从小便与风筝结缘。

风筝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我的老家在河北邢台,小时候玩风筝的人很多。家里有一位会做风筝的爷爷,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年放寒假都会看着他做风筝,拿着竹条帮他打下手,也是在那时候,自己开始接触风筝,后来慢慢喜欢上了它。”程英华就这样与风筝联系在了一起。那位爷爷当时送了他一个“线桄子”,他一直保存到现在,六十多年了,这个“线桄子”对于程英华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已经退休的程英华,早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风筝上,程英华说:“尽管已经退休很久了,但我觉得生活比上班时还要充实,生活再也离不开风筝了。”

  现在的程英华有时是作为裁判出现在大家面前,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做有关风筝的宣传工作,而他也曾经作为选手参加过风筝比赛。“最早我们参加比赛是不允许借别人制作的风筝去放飞,一定要自己扎制和绘画,买的就更不可以了。如果拿印刷的风筝参加比赛,是没有工艺分数的,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地做风筝和玩风筝,一直坚持到现在。”说到从选手到宣传,程英华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原来比赛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完备的裁判员队伍,每个队伍都要有一名随队裁判,我也是慢慢从参赛选手转变为随队裁判、正式裁判,最后通过培训和考试成为的现在的国家级裁判员。又因为之前的工作就经常和文字、摄影打交道,所以现在更多的是在做一些有关风筝的宣传工作。”

希望传统风筝能有更好的发展

  在程英华看来,风筝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他说:“各类风筝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原来的一年只有几次比赛到现在的几乎每个月都有比赛。而且参加的群体也从之前的老年人向年轻人扩展。”

  但说到传统风筝的发展,程英华觉得前途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现在玩风筝的人在逐渐增多,但是在传统风筝的继承发展上,还是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制作工艺方面。因为制作一只非常精致的传统风筝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般没有几个月不可能完成。”程英华说道,他很早之前就制作过一只风筝,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每一个步骤都亲自完成,不像现在卖的风筝大多都是流水作业。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但同时,程英华也获得了成绩和满满的成就感。

  程英华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风筝制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耐心去钻研如何扎制一只精美而富有特色的风筝。随着上一代风筝手艺人、艺术家慢慢变老,也把制作风筝的绝活带走了。对待传统风筝,程英华认为,放飞自己制作的东西,和买来的或借来的风筝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大的问题是看你爱不爱,如果真的爱,一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里面。

  程英华说,现在举办的一些有关风筝制作的比赛,其中汇聚了全国风筝的制作高手,对进一步推动传统风筝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风筝,喜欢亲手制作有自己特色的传统风筝,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风筝文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