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贯彻落实一年成绩喜人 政府要做的事还很多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向中外媒体通报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情况。《意见》印发一年来,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目前已出台15份配套文件,另有8份配套文件已形成初稿。在政策推动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态势呈现出积极变化,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导、部门合作联动、机构社团参与、社会资本踊跃响应的大好局面,业内人士对“2025年体育产业总值5万亿”的目标普遍乐观。
    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不少人在呼吁“政府少管,让一切回归市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放权”与“政府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政策扶持与引导”为体育产业发展扫清壁垒,打下根基。在林显鹏看来,发展体育产业,我们刚迈出第一步,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体育行政机构要重新找准定位,在抓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同时,将体育产业方面的职能强化。”林显鹏说,“过去我们抓竞技体育,抓群众体育,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体育产业一直不太受重视。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产业的部门是经济司产业处,有些地市体育局甚至没有产业处(科)。在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今天,体育系统有必要强化职能部门。”在强化职能部门后,要摆正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林显鹏说,强化职能并非为了“管”,而是为了服务。“发展体育产业的目的,是为了给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创造贡献。政府要把发展体育产业的定位放在‘服务’上,体育系统强化体育产业职能也是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加强对百姓的服务。”
    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林显鹏认为,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就《意见》落实一年的成果看,部门有合作联动,但还应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还是有条块分割的现象,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协调的机制,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仅靠国家体育总局一家出台各种政策是不能有效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林显鹏以滑雪运动的发展为例——北京市约有20多个滑雪场,绝大多数滑雪场都是林业用地。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定,林业用地不允许建设索道。滑雪场扩建需要融资,但这些建设和设备由于在林业用地,就不能在银行做抵押,影响产业规模扩大。滑雪场的水费是另一个难题,根据《意见》要求,体育产业水费不能高于工业标准,但是北京市滑雪场还是按照特种行业标准,一吨160多元。“大家都知道,现在滑雪人口呈井喷式增长,但由于用地和用水两个限制,大多数雪场只能打消扩建念头,‘望人兴叹’。因为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所以要形成部门联动的机制,进一步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林显鹏说。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体育产业,最根本的动力是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扶持政策就是税收。林显鹏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会同税务总局、财政部做一个关于体育产业的税收政策,提交到全国人大会议。“既然国家统计局已经对体育产业门类划分得很明确,那就应该按照文化体育业的标准,按照3%收营业税。”
    整体推进科技创新,搭建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体育产业转型起到关键作用。林显鹏说,“我们都在畅想‘中国制造2025’,在谈‘工业4.0’,但是目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薄弱,采取小作坊形式,单打独斗,规模不大,成果不足,应对体育制造业作出支持。”林显鹏建议,应当从国家层面重视体育科研。“体育总局或者教育部牵头,建立体育科技产业园,或者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形成自己的体育产业科学技术。体育产业创新平台除承担科研任务,对于中小企业孵化、高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孵化也有巨大推动作用。”林显鹏说。
    体育产业这只“雏鹰”,似乎还离不开政府的“哺育”,前期的“引导”,是为了将来的振翅翱翔。

(丰佳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