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彩公益金背后的故事
“有形的”公益金,记录下体彩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四川体彩公益金资助的数字是有形的,却又似一双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推动着体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金牌背后的默默奉献者
20年前的夏天,宜宾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李小兵来到打金街幼儿园选材,30个孩子里,他一眼看中了好动的邹敬园。20年后的夏天,这个手脚修长的娃娃,代表中国,摘得四川在东京的首枚金牌。3岁学体操,6岁进省队,14岁进国家队,23岁获奥运冠军。20年的体操生涯,东京奥运会四川首枚金牌得主邹敬园吃过的苦、亲人的牵挂、背后团队的付出无法量化。
“冠军成本”没法有个具体的数字,因为用举国之力培养人才,没有哪一笔钱是只针对一个人的。同时,周期长、延展多、费用繁杂且不可独立计算等因素决定了这个的“冠军成本”无法计算。不过作为体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体彩公益金的使用情况很能反应出竞技体育的投入。单单在2020年,四川全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分配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共安排支出超7亿多元,用在竞技体育支出近3.2亿,占总数的四成。 2020年,四川体彩公益金专项投入用于宜宾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训练场地的维修改造,重点改造了射箭、乒乓球、拳击的专业训练场地,而这里的前身就是宜宾市业余体育学校,邹敬园的体操启蒙之地。这笔钱没有花在邹敬园身上,但想培养出更多邹敬园,这笔钱省不得。
作为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阵地、四川省队训练基地,四川体彩公益金对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投入可以说相当巨大,不仅起到了实际作用,还更加温暖人心。2019年起,四川体彩公益金专项用于保障华西坝校区运动员公寓的建设项目,目的显而易见,希望运动员能够有个更好的休息环境和生活环境。
通过四川体彩公益金2020年度对四川竞技体育的资助可以看到,邹敬园们走过的路,充满了血与汗和真金白银的付出。金钱无法丈量出这枚金牌的价值,但公益金会留下一串又一串数字,这些数字记录了一个省、一个国家为支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决心。
为优秀选手保驾护航
8月7日晚,达州市业余体育学校爆发出一阵欢呼,达州市第一枚奥运奖牌——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银牌被肖雁宁收入囊中。
这个1998年出生的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了达州市业余体育学校。在众多一起训练体操的孩子们中,四肢修长的肖雁宁,最有天赋也最能吃苦。后来她被四川省花样游泳队教练看中,开始新的征程并逐渐取得成绩。
这些年,肖雁宁的母校达州市业余体育学校得到了四川体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在青少年体育领域持续发力。2020年,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投入专项体彩公益金用于市体校达州市游泳队建设,现已向省级输送集中训练人数达十余人,游泳队各梯队建设基本形成。
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更多“肖雁宁”在成长。体彩公益金不仅为每一位有天赋的选手“保驾护航”,为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加油助力,也为每一个平凡的你我传递温暖,更为体育强省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青少年体育梦插上翅膀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青少年体育领域,体彩公益金从未缺席。四川体彩公益金中设置了校园足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类学校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体彩公益金让更多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在南充市城北小学的绿茵场上,承载了不少孩子们的足球梦想。C罗、梅西、内马尔......这一个个驰骋在各大联赛上辉煌的名字,是孩子们追逐的方向。
近年,一支专业的足球教练团队进驻到了城北小学,这些教练里面有来自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优秀队员。有了体彩公益金的支持,学校聘请了这些教练,对运动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集训。在不耽搁孩子们学业的情况下,大家刻苦训练,最终捧起了“贡嘎杯”川东赛区小学男子组冠军。
截至去年,仅在成都范围内,经市教育局、市体育局批准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就有小学67所、中学21所、九年制学校5所。全省各中小学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积极配合,更加重视体育教育在校园中的比重,这一切都离不开四川体彩公益金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支持,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体彩公益金被广泛应用于支持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计划》,补充社保基金、教育助学、法律援助、城乡医疗救助、扶贫、赈灾救灾等多项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体彩公益金的使用范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促进全民健身进一步发展
在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由体彩公益金捐建的健身场所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总会吸引着很多居民在这里进行锻炼,有时连路过的行人也会忍不住加入其中。
“自从这里修建好以后,几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活动一下。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健身,真的很方便。”一位居民说道。在泸州本地到处都能看见在公园、小区、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多年来,从各地修建运动场馆、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到举办“体彩杯”赛事;从支持培训社体指导员,到建设全民健身管理队伍;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城市到乡村……四川体彩公益金在助力全民健身活动中,借助体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手段,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全民健身,为建设体育强省提供助力。
为百姓健康打牢基础
近几年,四川体彩公益金深入布局体育产业、全民健康,积极参与到全民体质提升中。
2015年12月15日,四川省体育局正式发布《2014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及《2014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抽样测试结果显示,四川省总体合格率为83.7%,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27位,低于全国89.6%的平均水平。综合体质指数为99.292分,在全国排名第15位,低于全国100.54%的平均水平。全民健身活动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四川省共有3300万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仅占全省人口的41.0%。而2014年四川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28%(含儿童青少年),这一数据更低。
国民体质监测仅从字面已经很好理解,就是对全国人民的体质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各地区的体育局牵头执行,专门为此成立的监测中心,其中教育部门负责学生方面,涉及的所有经费主要由地方体彩公益金支持。
2020年成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泸州、广元、乐山、南充、眉山等地也先后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虽然抽样调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如果没有国民体质监测这项科学数据做基础,国家无法准确的掌握国民体质情况,更无法据此制定战略,也就无法对未来进行任何的干预,而这些“小事”的最大支点是各个地区的体彩公益金,四川体彩公益金通过经费支持,持续发挥“体育事业的生命线,公益事业的助推器”作用。
助力体育设施建设
四川体彩公益金专项投资一亿元用于筹备成都大运会。在大运会到来之际,世界各国人民将感受到成都乃至四川全省更为浓厚的体育文化和氛围。在天府广场、太古里、天府大道等地方,专门为成都大运会设置的倒计时装置已经重新开启。
四川双流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作为国家级基地,它被列为大运会训练热身场馆。为更好为大运会提供高水平、高标准服务保障,体彩公益金设置1700万元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对场馆进行提档升级、维修改造,旨在为成都大运会提供高质量场馆。
作为大运会赛艇项目的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和备用场馆,四川体彩公益金为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四川省水上运动项目中心)提供了近6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场馆提档升级、维修改造、购置相关比赛设备。
除去场馆升级改造费用,2020年四川体彩公益金计划安排1500多万元用于支持各类以“爱成都·迎大运”为主题的全民体育活动。包括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牵头组织的“爱成都·迎大运”乒乓球、五人制足球、游泳、羽毛球等14个项目的系列赛事,参与人群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同时也有机关组、企业组、教职工组等。
此外,四川体彩公益金也支持了成都市体工队、金牛区老体协、成都市跳绳运动协会等近20个体育机构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转自9月24日《中国体育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