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博会上按摩康复器材延续去年火爆态势
延续去年火爆的招展态势,今年体博会的按摩康复设施的参展企业又“拥挤”到了过道里,“参展企业超过了100家,企业参展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展馆都要不够用了。”该展区的招展负责人如是说。
按摩康复器材市场扩张的一个明显体现就是大批做跑步机的企业开始做起了按摩椅:舒华的按摩椅在展位内排了一排;好家庭也开始进军按摩器材市场,推出自主研发的新品;就连国外品牌乔山也看中了国内按摩器材市场,推出了4D按摩椅……
业内人士表示,按摩器材的利润要比跑步机高出上百倍,而且传统的健身器材因为体积庞大,附加成本往往较高,比如说维修。如果像按摩棒等娇小的按摩器材坏了,消费者往往选择不了了之,企业也就节省了这笔开支。目前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规模已达100多亿元,国内很多按摩器材生产商都是靠外销发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但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日趋饱和的国外健身市场增长逐渐放缓,国内外企业的目光都瞄准了中国市场。
在乔山健康科技的副总经理许朝钦看来,北京奥运会催生了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消费者的健身观念正在养成,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养生观念,国内按摩器材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过这也并不能代表企业会放弃跑步机等传统的健身器材生产,按摩器材只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其高速增长的态势能持续多久,还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作为国内按摩保健器材行业唯一上市的企业,蒙发利集团未雨绸缪,今年年初就宣布携手国际健康品牌奥佳华成立合资公司,从而提升品牌化运营及战略升级。据了解,蒙发利在这个项目上一期投入就达到了2亿元。“每个行业高速增长之后都要面临优胜劣汰,虽然目前国内按摩器材市场尚未饱和,但是其竞争已现胶着。”长期关注于健身器材市场的侯亮坦言,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具备自主产研发能力,重视创新和品牌附加值高的企业。
国内按摩康复器材还能火多久?从今年参展情况来看,未来两三年内展区面积有望继续扩大,之后可能会迎来行业洗牌,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