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中心篮球场创造篮球文化氛围塑品牌

    在北京北四环路上,有这样一道风景:每天夜幕降临后,奥体中心训练场的篮球场都会亮起一片明亮的灯光,配合着场上激情四溢的叫好声,已经成为周边一条亮丽风景线。
    “这些篮球场是去年新建的,场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弹性好、硬度适中、色泽艳丽,还具备减震设计。篮球场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在四环路边上,每天吸引很多篮球爱好者来锻炼。”训练场副场长胡迎东告诉记者,位于奥体中心西北角的训练场占地面积相当于奥体中心的1/4,主要有8块篮球场、4块足球场、2块垒球场和一个体能训练馆。“在驻训保障方面,训练场要承担国家女垒的日常训练以及在奥体中心驻训的各国家队体能训练任务。在全民健身方面,训练场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了提高篮球场的影响力,胡迎东在刚刚过去的暑期策划了篮球培训班。“暑期篮球培训班有很好的反响,我们最近已经开始招募秋冬季培训。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和初学者,也会根据程度划分班次。篮球场还于近期举办了奥体中心首届篮球趣味赛,把常年来这里打球的爱好者们聚一聚,回报他们对篮球场的热情。”
    这片从去年冬天才投入使用的场地,虽开放还不到一年却受到了很多篮球爱好者的青睐,夏天每天有300多人来打球,每月要接待8、9000人。为了实现篮球场的长远发展,胡迎东制定了很多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流的篮球培训基地和篮球俱乐部,并打造面向社会的篮球联赛。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奥体中心的篮球品牌。为此,我们正培养自己的裁判和业余教练班子,着手筹建奥体中心自己的篮球俱乐部。为创造更好的篮球文化氛围,篮球场近期就将开办自己的微博。”
    室外场地受天气影响很大,篮球场正摸索更好的经营之道。“冬天我们要出台淡季相关政策,宣传户外健身的好处。通过回访一些经常来打球的单位和团体,争取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做到‘淡季不淡’。”
    虽然已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胡迎东更看重篮球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奥体中心一直坚持公益为本,服务社会。篮球场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都对外开放,收费标准是15元每人不限时,包场400元/时,但为了散客和青少年爱好者能打上球,每天提供包场的场地不会超过2块。”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篮球场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注重做好场地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培养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来打球的青年人较多,职工们经常捡到手机、钱包等。大家对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在服务能力和质量方面都要更上一层楼。”

(喆 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