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法治保障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体育产业发展法治保障高层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按照背景解读、问题提出、归纳清单、法理分析、学术总结五个阶段,对体育产业政策法治化,体育产权、无形资产、场馆运营,体育赛事制度改革,职业体育法律治理四大板块进行探讨,纵论体育产业发展文件的出台背景、从纸面到落实的跨越、配套政策的细化与法治保障的跟进。
论坛由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和首都体育学院主办,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首都体院体育法与体育规则研究所承办。来自政府部门、体育产业界、法学院校、体育院校、媒体、律师共60余人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岩、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等作了报告,进行了文件解读,首都体院校长钟秉枢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和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体育学院教授于善旭进行了论坛总结。
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许多法律问题。例如:一、既要限定政府权力,又要求政府为体育产业提供服务和监管,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二、在体育市场中,产权清晰是关键,需要明确企业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投融资、税费、价格、土地等方面采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三、在无形资产方面,转播权的限制、开放以及符合国际规则的问题,赛事冠名“中国、中华”的管理与权利归属问题,原创赛事的知识产权法保护事宜;四、在赛事审批方面,编制《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的依据,竞争性联赛的合法性问题,针对赛事的事中事后管理问题;五、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配套建设体育场地,以及划拨土地上的体育设施所有权问题;六、体育产业中的许多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难于迅速突破,针对某些特殊问题可考虑以司法方式推动解决。
本次论坛是中国体育法学界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积极响应。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将立足中国体育产业实践,进一步探讨其中的法律问题,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做出更多贡献。
(项涓 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