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控手:退役运动员转型就业的新探索

     “50天的培训,使我掌握了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控技能,收获很大。非常感谢总局人力中心能够为运动员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感谢吉林体育职鉴站以及松原天航无人机公司,为运动员在培训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上的辛勤付出。培训结束以后,回到家乡,我会好好考察调研一番,寻求依托无人机技术进行创业的机会,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退役运动员巴塞尔,在参加2015年全国退役运动员转型智能体育技术人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深情地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工业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无人机有其低成本、便捷性、灵活性、易操作、高效率等优势,在国土测绘与调查、公安消防、矿藏探测、电力巡查、农业植保、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环境监测、影像航拍、摄影测量等领域应用广泛。无人机技术与现代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大型体育赛事航拍、大型户外活动航拍,通过镜头,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追踪和全程直播,能够呈现出更加震撼恢弘的视觉效果。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致力于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应用、维修以及培训的专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这无疑是一个阳光产业和充满市场潜力的行业。但是随着无人机行业的急速发展,如无人机飞控手等相关职业却没有配套发展起来。业内机构预测,目前国内专业无人机飞控手需求量在10万人左右。而现实情况却是无人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2015年10月份统计,国内目前通过专业培训取得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的刚刚突破1000人。预计未来10年,无人机市场还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举办了全国退役运动员转型智能体育技术人员培训班,为运动员创造系统学习此项技能的机会和条件。退役运动员面临二次就业,他们个性较强、从事项目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特点,有着丰富的就业需求,本次培训班为运动员提供了广泛多样的职业选择可能。而退役运动员通过运动生涯历练和沉淀的思维敏捷、协调性和适应能力较强等优秀素质,经过正规专业的培训,他们完全能够胜任无人机飞控手这一职业,甚至具有一定优势。
     来自全国8个省区市的30名退役运动员经过50天的培训,有26名运动员通过培训考核,其中24人获得国家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四级飞行员证书,2人获得八级飞行员证书。通过系统学习,参加培训的退役运动员表示,对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期培训班有7名像巴塞尔这样有过就业或自主创业经历的运动员,希望把所学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与协办单位合作的形式,立足实际,挖掘无人机应用领域的商业价值,通过创业实现就业。还有6名运动员,已经与协办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协办单位将对他们进行入职考核,择优录取。
     下一步,总局人力中心将对参训运动员的就业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为项目推广和是否常态化开展有关培训寻求依据。同时,总局人力中心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选准热点就业项目,大胆尝试,依托专业机构,将培训与就业服务直接挂钩,进一步改进就业服务的模式,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运动员转型就业社会扶持体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