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业主“跳槽”选择体彩人生更加精彩

  随着体彩品牌的成长,逐年提升的销量以及规范的渠道管理,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加入体彩大家庭,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体彩发行20多年,许多业主都是半路“跳槽”而来。转换角色后,他们爱自己的选择、干一行钻一行,在销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北漂青年”回家选体彩创业

    2010年,冯子龙23岁,刚从大学毕业,总想着自己搞出点名堂。“北漂”了一段时间后,他回到老家河南许昌,父母帮他张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觉得那份工作不适合自己,索性就没去。一段时间内,冯子龙无所事事,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
    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子龙接触到竞彩,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竞彩业主之后,2011年竞彩上市第二年,尚属于新生事物,当时很多人持观望态度,销量上不去让冯子龙倍感压力,他告诉自己,万事开头难,没有压力哪来动力。他开始钻研竞彩的经营,琢磨出很多营销诀窍。首先是发展彩民,认真做服务,让彩民了解并认同竞彩。“任何网点打出来的彩票都是一样的,但是很多彩民大老远到你这里买,认的就是你这个人和你的服务。”
    在你来我往中,很多彩民感受到了冯子龙的真心,把自己的朋友也介绍过来买彩票。如今,冯子龙的网点是许昌市竞彩销售的明星网点,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销售网点”,2015年获得“全国百强竞彩网点”称号。他的网点从2011年销量70万元猛增到2015年的1300万元,是许昌市第一个竞彩销量突破千万元的网点。

从“祖辈渔民”到“明星业主”

    于文龙一家原先住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麦岛附近,10多年前麦岛拆迁,于文龙全家搬离居住了30多年的家,一向靠打鱼为生的他瞬间失去了工作和收入。面对着全家老小,于文龙和妻子一筹莫展。当时恰逢2008年奥运会,于文龙全家都是体育迷,他了解到国家发行体育彩票,筹集了大量的体彩公益金用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健儿的培养。
    于文龙突发奇想,全家都热爱体育,为什么不经营一家体育彩票投注站呢?这样就等于重新拥有了一份工作,还能加入到公益事业中,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征得全家一致同意后,于文龙和妻子开始经营03907投注站。
    2009年7月,竞彩玩法上市,03907投注站的经营状况逐渐有了起色。于文龙和妻子意识到新玩法是机遇也是挑战,于是主动申请并成为崂山区第一批竞彩升级店。为了更好地为彩民服务,于文龙扩大了店面,更换了标准化门头,安装上了电子显示屏,在店内装上了电脑和电视。
    刚开始只有竞彩足球玩法,于文龙就向店里常玩传统足彩的老彩民请教,向彩民推荐2串1、3串1投注方式,慢慢地吸引了一批竞彩彩民。10年时间,于文龙从一个体彩门外汉蜕变成了现在的业务能手,他所经营的投注站销量也从最初的基本维持增长到了年销量3600万元,成为众人眼中的“体彩明星”。

“照相馆老板”转行当“体彩业主”

    在浙江省金华市乾西乡工贸区繁茂街115号有一家四十平方米左右的体彩站点,路过它门口的人,总能被里面热闹吸引。业主厉女士说她与体彩有一种偶然的缘分。
    厉女士原先经营的是一家照相馆,对彩票一窍不通,开始接触这一行业是由于旁边开了一家彩票店,店主是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家,“他有时忙不过来,我就趁着晚上的时间去帮帮忙,久而久之,就对彩票有了了解,想着是不是也能开一家这样的店。”2013年,厉女士正式转行,从“照相馆老板”摇身一变,成了“体彩业主”。
    “原先计划经营体彩店,我和老公看中的是体彩独有‘竞彩’玩法的优势,去了之后才发现开通‘竞彩’玩法对门店各项指标都有要求,而且彩票有各式玩法,我们了解得很少,并不能和彩民产生很好的互动,但我们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开一家体彩店。”开店之初,销量并不理想。“第一个月的销量只有三万多,两三个月后也才增长到五六万,无法与其他体彩店相比。”如何提升门店销量成了当时厉女士最头疼的事儿。“多看,多问,多学,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正是门店的销量差,才促使了她不断学习,成为现在月销量达到八九十万的五星级站点,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金华体彩年度销量突出贡献销售门店”、“2017年浙江竞彩网点优秀培训基地”。(转自9月14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