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少年宫项目为孩子搭建起多彩舞台

  去年5月,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交流展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提出,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出,乡村学校少年宫将更加突出地方建设,成为与当地群众关系密切的公共服务,归于地方事权。着眼长远,各地积极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无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更多新希望。

  目前,江苏省3至18岁的农村孩子约360万人,要让每个农村娃都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快乐成长,点燃他们的兴趣是最佳路径。作为乡村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江苏省已有中央和省级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1724所,它们在广阔农村开启的多彩舞台,为孩子们铺就逐梦之路。

  一件T恤、两段绳子、几瓶染料,卞馨怡熟练地将衣服打结,用绳扎紧,浸入染盆……色彩在白色T恤上迅速晕染开。两个月学会扎染,小姑娘乐坏了。江苏盐城市步凤小学少年宫里,布艺手工课学生上得正带劲;少年宫外,刚扎染出的丝巾、衣服齐整地晾在阳光下,那是孩子们最自豪的作品。

  “油画、芭蕾是艺术,香袋、啦啦操也是艺术,是在乡村有生存土壤的艺术。” 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是所典型的村小,有600名学生、30名教师。校长章兴祥坦言,农村学校就要用最乡村的方式,打造最适合孩子的草根少年宫。“我们的老师扎根农村数十年,很多人有缝制香袋、手工编织等传统绝活。老师秀出本领,孩子学到技艺,收获快乐,同时解决了少年宫缺乏师资的难题。”

  接上地气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让农村孩子变得心灵手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质。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坐落在大山边,学校少年宫的名字就叫“山里娃”。全校616名学生中,孤儿、留守儿童、贫困生占43.7%。自从有了少年宫,山里娃的童年彻底变了样。校舞蹈社团获得盱眙县庆“六一”文艺展评二等奖、跳棋社团获县中小学生国际跳棋第四名。乒乓球社团获淮安市小学A组第四名、B组第五名。“这些奖项中虽然没有一等奖,但对山里娃来说,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该校校长说。

  怀揣朴素的乡村教育情怀,更多的乡村学校灵活运用少年宫平台,巧借外力,用活身边资源,破解艺术教育的难点。

  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校长王成功介绍道:“我们每年拿出十多万元,外聘4名专业足球教练,每天训练两小时。现在,6个足球梯队、300多人常年参训,全校学生人手一球,随时能踢几场精彩的比赛。”作为江苏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国家足球项目特色学校,郭猛实验学校把足球玩转。王成功说,少年宫有35个社团,全校3387名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两个,拥有感兴趣的项目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足轻重,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以其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前,江苏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并不断向农村小学延伸。”江苏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负责人介绍,乡村学校少年宫遵循农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围绕基本生活技能、习惯养成、民俗经典、艺术体育等多领域设计活动项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转自5月10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