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退役运动员——举重夫妻的烧卤店,如何复制?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听到一则运动员退役转型的故事,沁人心脾。
“举重夫妻的烧卤店”,开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菜市的街头。店门两旁是一副黄字印刷的对联:“曾经举起运动的尊严,现在举起生活的重担。”店内,老板娘黄燕兰一脸微笑地迎送着往来的客人,洪亮的招呼声透着运动员的爽快劲儿。
黄燕兰和丈夫莫君成皆是退役举重运动员,他们凭一腔不服输的拼搏劲儿,靠辛勤劳动与诚信经营,举起了尊严。不仅如此,他们还计划着带队友们闯出一条自强不息的路子,共同过上好日子。
这个故事既温暖,又让人感到力量。那么,这样的案例,该如何复制?
运动员群体虽是并不大的一个社会细胞,但其退役后生活却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因为曾经被一些案例深深刺痛了心,譬如“搓澡工”、“卖金牌”,还有最近的“街头卖艺”……这些故事的主角,还基本算是“金字塔尖”,他们身后“塔基”们,更有着大量鲜为人知的落魄情形。
有的正在被动等待,有的则是四处碰壁,有的还在苦心疗伤……“退役”这个字眼,凝聚了太多的沉重,有感伤,有失衡,有无奈,有抱怨,甚至还有愤怒与绝望。
黄燕兰和丈夫莫君成也曾遇阻重重,正如他们在烧卤店的宣传单上所写——“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许多人对运动员的评价,从广西举重队退役的我们,的确除了专业知识“扛铁”外,我们对社会这个五味瓶一无所知……
但幸好,他们找了“尚方宝剑”——自力更生!
诚然,每个运动员不管水平高低,都为祖国的体育事业贡献了力量,都有资格享受属于自己的各项权益。但面对退役后的生活,自力更生是首要之义。就像奥运冠军杨扬所说,总有一天你是要自己养活自己的。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易。毕竟我们的运动员们普遍喜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总觉得啥事都有队里负责,于是缺乏危机感,忘记了人要对自己负责。
以前或许会有人觉得像杨扬、邓亚萍、姚明等明星的“华丽转型”太过遥不可及,但现在,烧卤店这样“身边”的励志故事已经给出了启示:只要主动肯干,好生活并不遥远。
光自立更是就够了吗?显然不是。
作为运动员,从退役的那天起,生活就驶向了另一个跑道,很多现实要去面对,很多状态要去改变。在转型过程中,最大困难不是出路,而是困惑,在找不到重新出发的起点时,即便想努力,也没有方向……如果这时,能有人给他指出未来该朝哪里走,教会他怎样能走得更好,那将是多么有意义。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包括政府的,也包括民间的,一齐出谋划策。
术业有专攻,运动员是专门人才,是凤毛麟角,起码拥有一技之长的他们不应成为找工作的“老大难”。只要能明晰方向之所在,做到自力更生,靠体育精神去拼搏,成功转型绝不是梦!
真想去品尝“举重夫妻的烧卤店”的美味,更希望能再多听到些这样的好故事!
(窦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