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体育——把春游还给孩子
春天,风变柔,地回暖,草木渐次郁郁葱葱,各种花儿竞相开放。那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呀!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时段,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作青春,即是人生的春季。这时候的他们,朝气蓬勃,阳光灿烂。
青春期的孩子,当和煦的春风拂过他们的面庞,进而吹进了他们的心灵,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温暖和力量,产生了与大自然的春天融为一体的冲动——到山水花草之间去春游。
春游是人类顺应自然呼唤的行为,古已有之,并且十分享受。很多人有关青春时期的春游回忆,都与美好、欢快相关。但是如今的学生们想要春游,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
湖北襄城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快毕业了,想起了向往很久的一件事一直未能实现,于是鼓足勇气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这里镌刻着我们成长的每一道印记,留下了朗朗的读书声,有欢笑,也有一个少年的忧愁……临近毕业才发现,有一样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您老没有帮我们完成心愿,那就是,我们从来没有春游过,从来没有组织过任何外出集体活动!校长,您欠我们太多了。”
看得出来,春游的念头郁结在孩子的心里太久太久,就要毕业了,终于一吐为快。该学生随即向校长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您想把我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下一代?您想让我们越来越傻吗?您想让我们成为一个书虫而无丝毫的团队精神吗?您想抹杀我们童年的欢乐吗?
孩子的疑问问得很好,说明他们不想成为只知埋头苦读书的“书呆子”,他们要健康、要快乐、要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诉求没错呀?这不正是教育应该赋予孩子们的吗?
后来那位校长也有回应,说不组织春游是考虑到学生们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又是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场地不愿对外开放是因为安全问题,课间操把学生们困于座位上是安全问题,体育课取消有难度的、有对抗的锻炼内容也是安全问题,不组织春游依然是这个问题。好像我们学校老师的内心充满恐惧,他们所教授的学生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危险,家长们随时随地就要就孩子的安全问题找他们的麻烦,这个社会真的像这样令人恐惧不安吗?
其实不然,因为缺乏体育教育的学生身体实在不怎么“抗造”,因为独生子女让家长们过分“珍惜”,因为学校怕担责任而把教书育人的大义“忽略不计”,所以他们过度放大了社会的不安全感。
恐惧的情绪是容易传染的。如果学校的这种恐惧传染给了学生,让他们感觉这个社会安全有问题,大自然很可怕,体育运动会导致不良的后果,那似乎只有躲在家里才是安全的。那么,将来他们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害怕社会、害怕自然、害怕激烈体育运动的谨小慎微的人;而这样的人其创造力、其果敢、其坚韧性都将十分缺乏,由他们来建设我们祖国的未来,实在有些担心。
(马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