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象棋——象棋文化可以这样传播

        正在江苏举行的第四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上,久别赛场的李来群、单霞丽等特级大师的参赛格外吸引棋迷们关注的目光。已经70高龄的禹老先生就特地从南京赶到句容观看比赛,“你看这是我跟大师们的合影”。老人很是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他与胡荣华、徐天红、郭莉萍等特级大师的合影,“每年我都来看棋,看一次我会开心一年。”
        如今在句容乃至整个江苏省,象棋这一国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愈加焕发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句容市政府就已经认识到,象棋这个平台,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提高茅山及句容的知名度作用明显”,亲手把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带到句容的徐天红对记者说。
        身为江苏棋院副院长的徐天红已经很少在正式比赛中出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苏现在是国内象棋比赛最多的一个省份,繁忙的行政事务让他不得不在组织者和运动员之间二选一。“胡荣华、李来群和单霞丽等人都重新回到了棋盘前,这对棋迷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徐天红说,“这次比赛我也参加了,但对我来说输赢并不重要,作为东道主我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服务好比赛。”
        时隔多年再度与李来群这样的老对手一起出现在同一个赛场上,徐天红说,他现在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过去我们是场上的对手,现在已经成为战友,这已经跳出了比赛本身。”如今在江苏,除了一年一度的茅山杯,韩信杯、周庄杯、金顾山杯等高水平象棋赛事,给国内的顶尖棋手们创造了比较充裕的比赛机会。“只有高水平比赛多了,冠军棋手们的条件更好了,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棋。”
        在举办各种高水平比赛的同时,徐天红还经常在每次比赛间隙,组织大师们参与各种公益性的普及活动。在本届茅山杯比赛期间就有冠军棋手的混双表演,还有柳大华与蒋川的盲棋双人趣味赛。以前比较常见的大师与棋迷的车轮战也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每组四位大师一人一步联合起来下车轮战,这更加考验大师们战术意图的连贯性和配合能力。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吸引了当地老人小孩的踊跃参与,在传播象棋文化的同时,无疑也在小朋友中间播下了象棋的种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最近几年江苏一直是连续不断地诞生全国象棋少年冠军,“现在江苏队的主力也基本上都是从少年冠军成长起来的,曾经有一年在8个组别的少年冠军中我们江苏拿了一半。赛事多了,教棋的老师收入提高了,学棋的孩子有了目标。”徐天红说,“现在国内也有不少大学在招收象棋人才,比如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我们江苏的苏州大学也正准备借鉴上海财大的经验,瓶颈进一步打开了,学棋的小朋友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葛会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