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奥运落选运动员——当奥运大门关上

        每个练体育的人,都梦想参加奥运会。可以说,不想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不是个好运动员,除非他练非奥项目。
        但奥运竞技场的大门,并非为所有人敞开。即便那些叱咤国际体坛风云的名将,也未必就能拿到奥运门票。
        于是乎,每当奥运临近,都会有一串“失意者的名单”。不妨先列举一下中国无缘伦敦的名将——
        张琳,这位为中国男子游泳实现历史突破的功臣,因为状态不佳,未能赶上7月8日出征的航班;
        郭焱,这位去年6月就凭借当时的世界排名直接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国乒女将,因手臂伤势被撤下;
        程菲,这位不仅国内甚至世界女子“跳马第一人”,训练中跟腱不慎断裂,遗憾地与奥运擦肩而过;
        马琳,这位北京奥运会上问鼎乒乓男单金牌的老将,手握三个奥运冠军头衔,但依然在最后时刻被新人取代。
        粗粗掐指一算,北京奥运会摘金的中国选手,有一半左右不会出现在伦敦的赛场。其中有退役的,有水平下滑的,有受伤病困扰的,甚至还有没把握住机会的……
        放眼国际赛场,更是如此,一批名将,甚至奥运冠军的“头号种子”,今年也只能接受“看客”的身份。
        作为真正的“看客”,我们对“失意者”们的遗憾、伤心,感同身受。四年一梦,还未开赛,梦就破碎,多少让人感慨命运的安排。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四年,运动员的一生有多少个当打的四年?
        看着那些名将搁下遗憾,重新规划新的四年,或者有的人收拾行囊准备挂靴,心头难免一丝凉意。但是,已然如此了,为何还要再想难过的一面?不妨找回积极的心态。
        竞技体育原本就是充满未知的游戏。对于运动员来说,没有实力是万万不能的,但有实力者,未必万万就能。比如“闪电侠”博尔特,去年在大邱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中,竟然因抢跑被罚出局……谁能预料?
        可是,即便人们心中早已设定的结局(博尔特大胜)——被这无情的现实(抢跑)所改变,难不成让比赛变得不好看了?当然不是,反而更增添了比赛的看点,甚至让这场速度不那么快但却竞争激烈的较量变成了一场经典战役。
        也许,博尔特很难过,支持他的人也很难过。但是最终的冠军却很开心,当然他有权得到这样的开心。而且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最终谁也没有损失。这就是体育的魅力。
        相反,倘若名将们悉数参赛,并且按照人们的心理期待,全都不负众望地摘走金牌,那奥运会真没什么可看的了。我们只需要在纸上比一比诸将的实力,然后迅速地就能确定名次、颁发奖牌。
        而且,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吃“青春饭”,新人辈出才能彰显体育的进步。老将英雄迟暮,实属自然规律。
        所以,不如放轻松,坦然地面对奥运会。不管是失意的名将,还是普通的看客,都应该真正体味奥运比赛的真正意义——Games(游戏)。
        大不了从头再来,只要心不死!

(窦雨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