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游泳普及——授之以渔,普及游泳教育

    每年暑假,学生溺毙的消息总是时有耳闻,而社会焦点往往集中在检讨家长、有关部门管理缺失等环节,让孩子掌握甚至精通游泳技能往往被视为“事后诸葛亮”多余之举。
    其实,面对屡屡不绝的此类惨剧,我们与其忙于堵住各种可能的漏洞,不如教会孩子们能勇敢、自由面对落水后的技能。因为,从很多案例看,其实很多学生掉入的水域并不是什么危险、湍急的大江大河,大多只是小河流、小水渠,如果有基本的水中经验和游泳技能,都不至于手脚无措而发生恐慌,进而产生悲剧。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们基本的游泳技能,才是减少学生溺毙可能的根本之道。
    游泳是一项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项目,但游泳却不是人类的本能,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对一些人来说,甚至还是有些难度的项目。和所有的运动项目一样,青少年阶段是学习、掌握游泳技能的黄金阶段,在学校中开展游泳教学扫盲,无疑是最佳的。
    与众多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游泳需要特定的场地设施和物质基础,在我国很多连正规操场都不能配备齐全的中小学来说,普及开展游泳课无疑是天方夜谭,这是我们短期还不能扭转的现实局面。但这不是这项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的理由,何况,层出不穷的由于游泳技能缺失而发生的本可避免的惨剧,也不允许我们搁置这项有巨大现实意义的工程。
    其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游泳教学到底要不要、值不值得讨论已经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学校、家庭都能受惠的事。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这本来就是体育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对于体育部门来说,不断扩大的游泳人群和全民健康水平,更是体育事业的基石;而对于家庭来说,让孩子掌握游泳本领,不仅仅多了一项危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保障。
    事实上,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各种行之有效的普及开展游泳课的做法:有的学校条件好,就努力建设场馆泳池;有的学校没有条件,但能充分利用政府、社会资源;有的则结合自身和社会资源,在政府体育部门的资助扶持下开展游泳教学。当然,也还有不少偏远学校根本不具备开展游泳课程的条件,但这不正应该被政府的教育、体育部门纳入工作计划中吗?
    多方努力,其实不难。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