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训练——提升力量才能创造奇迹

    一个努力让别人接受某种“产品”的人是干吗的?推销?
    一个费尽心思把“近似于奇迹的做法”介绍给一群“极需要奇迹者”的人是干吗的?传销、邪教?
    我既不推销,亦非传销,但我过去几年却努力做了两件把“近乎于奇迹的做法”介绍给“极需要奇迹者”之事。只是没“推销”成功,我是个蹩脚的“推销员”。

    “背脊骨折法,凡挫脊背,不可用手整顿,须先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其自然归窝,未直者则未归窝,须要坠下待其骨直归窝。再用大桑皮一片放背皮上,折树皮三片安在桑皮上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这是什么?  
    此乃元朝至元三年(公元1338年)名医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对治疗脊椎受伤的记载,虽寥寥百字,却归纳了中医非手术治疗脊椎受伤的精髓。而在一本讲义里援引这段文字、并把这一中医瑰宝继承发展下来的,是已故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教授任玉衡大夫。
    “脊椎受伤”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吗?“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体操名将桑兰、男排汤淼、男足曲乐恒、撑竿跳名将胡祖荣……皆因脊椎受伤造成截瘫,只能靠轮椅行动。
    中医能做到西医做不到的“奇迹”?
    2000年,我母亲厕所不慎滑倒,造成第7节胸椎压缩性骨折。在任大夫医院治疗期间,我对他几十年来致力于以“牵引、复位”的非手术治疗脊椎损伤有了大致的了解。
    1985、1995年,任大夫分别治疗过训练中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受伤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吴小燕、刘玉婷。吴小燕经治疗后能不流利的行走、结婚生女,刘玉婷手能写能画、能站立,但不能走。1986年,21岁某部战士崔东春第4、5节脊椎骨折脱位合并高位截瘫,经任大夫治疗后达到能画画写字,能站但不能走,后结婚生女。男子脊椎受伤截瘫后恢复性功能国际上几乎没先例。2002年,16岁俄罗斯少年谢尔盖跳水时造成颈4、5、6骨折伴脊髓损伤,在俄罗斯手术后仍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经任大夫治疗一年后,能扶单拐行走,驾驶自动档汽车。
    ……
    记者也是“推销员”?只是“推销”的是励志“产品”,或揭露“骗人产品”?记者无需巧舌如簧,或精于洗脑,但需要恪守真理和良心,“推销”的应是他们真正相信、并经过检验的“产品”。
    我与任大夫长谈过三次,读了他编写的《运动医学创伤讲义》,看过他治疗病人……2000年6月,我写了篇6000字的“挺起你的脊梁来——访运动创伤专家任玉衡”,发在《中国体育报》和几家网站上,意欲将这一“近乎奇迹的做法”介绍给“急需奇迹者”。
    在一个西医越来越占据垄断地位、媒体很不发达的年代,中央纪录片厂和国家体委科研所曾为任大夫拍过个50分钟“脊椎截瘫之谜”的片子,但几乎没达到“推销”效果。有一年全国骨科学术讨论会,任大夫甚至被以时间不够为由“剥夺”宣读论文的权力。我写那篇东西也如打水漂的瓦片,轻轻飘过落入水中便没了回声。
    那几年,我一直在游说央视、北京电视台来拍这个“奇迹”,因为电视是最强大的传播媒体,但不知是我“推销术”太差,对方没听懂、没权力拍板,还是“奇迹”太过难懂?我的“推销”一直没效果……
    我还颇费周折给桑兰和曲乐恒他爸“亲自”打过电话,“推销奇迹”,但桑兰和曲乐恒他爸反应冷淡。我很理解,一个身处“绝境”者不能轻信“奇迹”的许诺,他必须接受现实。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不先了解下再做判断?
    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BTV为任大夫拍了个专题片,内容却是他为谢军夺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做随队医生的故事,治疗脊椎受伤的“奇迹”却少被提及。
    任大夫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了,但就在我以为还有时间和机会之时,2010年初,任大夫因心速过缓在睡梦中静静“离开了”。一个“奇迹”破灭了,可能发生在多少人身上的“奇迹”也随之破灭?我只能充满惋惜的以一篇“一个人的事业——怀念任玉衡大夫(中国体育报2010年1月21日)”来纪念他。
    一位女主力队员离大赛只有几个月时,左脚骨裂,无法正常训练、备战,她心急如焚,甚至想到放弃……
    你说的是王一梅吗?
    是,但几乎同样的故事曾发生在烟台体校女子高中短跑选手王丽身上。
    1998年5月,王丽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陈旧性左小腿骨裂复发,无法正常训练,当时距第19届山东省运动会只有4个月。一个叫魏平的教练让王丽“原地站着”练了三个月力量,50公斤杠铃快速蹲起,蹲到一分钟70次,加强速度力量;练上肢硬拉、达到七八十公斤,增加摆动力量;练腰腹,加强上下肢力量传导,比赛前40天王丽骨裂痊愈后再练跑,19岁的王丽100米跑出11秒59,超过11秒60破省纪录的国家队队员陈玉香……
    魏平,1982年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操专业毕业。做过体育老师、体操教练、区体育局官员、区政协委员,曾向山东省队输送过邢傲伟等4名体操队员,为烟台市向山东省队、国家队输送的多名跳水、排球、田径运动员全面练过体能。魏平身高1米73,大学时百米跑12秒5,跳高1米74。1983年起业余练健美,三次蝉联市健美冠军,一次获山东省50岁以上75公斤组第三名。30年来,他卧推一直保持在150公斤(和姚明不相上下)、深蹲120公斤的水平,且几从未受过伤,每周两次室外5000米跑。一次他路过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随手卧推140公斤,让正训练的山东男篮众2米多大汉面面相觑。
    从体操五大要素“力、美、难、新、稳”力量排第一,开始认识力量之重要。多年练健美,又让魏平对力量与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关系有细致的把握,练健美还需对饮食和控制体重有最专业的知识,加上对相关理论的阅读及体操、田径、跳水、球类等不同项目的实践,一位基层体育官员其实已具备最优秀体能教练的所有素质。
    伦敦奥运会前,电视新闻里看到王一梅术后拄着拐形单影孤恢复训练的样子,我立即想到魏平训练过的王丽。我电话找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此前我曾向他建议过中国男女排需加强力量训练,但徐利随中国女排在国外比赛,我咨询女排专家杨玛丽,也无结果……如此紧要关头,王一梅能否尽早达到最佳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女排的成绩。但恰恰是如此关头,谁又能拍板决定启用一个此前没带过三大球职业队的“基层教练”?“球难当头,匹夫有责,当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作为一个老足球记者和大学时校跳高纪录保持者,我一直推崇速度和弹跳。只是三年前与老同学魏平闲聊,他对力量的深刻认识才让我顿开茅塞。那之后不久,中超颁奖典礼上碰到年维泗指导,他讲述的1965年请国家举重队总教练黄强辉给国足练力量、国足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体能比1966年世界杯上那支朝鲜队更好的故事,更让我成为力量的推崇者。
    除连续写下“力量乃运动之父”,“再谈力量乃运动之父”外,几年来我一直写评论建议三大球加强力量训练,尤其每每70分钟后体能崩溃、惨被逆转的男足和双臂看上去像豆芽菜的男排。
    我还直接向足协领导韦迪、于洪臣,篮协领导胡加时“推销”过“以力量带动体能”的观点和魏平这个具体人选。洪臣和加时都很善于听取建议,实际上,足协已邀请北体大体能教研室主任王卫星团队全面介入各级国足的体能训练,篮协上赛季也恢复了赛季前体测。只是,在“抛弃”了前苏联“大杠铃”训练法后,如何从理论上确立“力量训练”的正确位置,中国三大球在理论上尚未统一认识。
    洪臣曾有意让女足一试,我也与郝伟沟通过,但最后郝伟以“已有体能教练”为由拒绝。加时说国家队请扬纳基斯带有体能师,可与国奥沟通下,但范斌也没表现出兴趣。我也曾向率国少备战的宿茂臻、张海涛“推销”过魏平,皆“未遂”。
    我很清楚,与桑兰、曲乐恒他爸都不能轻信“奇迹”的许诺一样,足协、篮协领导,郝伟、范斌、宿茂臻、张海涛……,也都不能轻信“奇迹”,尽管三大球“急需奇迹”。他们中的任何人,在想试一下可能带来突破效果的同时,必须先考虑可能更糟的恶果。一支国家队,如何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启用一个“基层教练”?和我“推销”一个单枪匹马的中医疗法与强大的西医潮流“抗衡”不可能成功一样,我也无法将魏平“推销”成功?但中国足球已“没什么可输的了”,男篮连中华台北都输,女排若补上最短短板可冲击世界冠军,为什么不去放手一试?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小记者,一支秃笔,屡“推销”屡败,但我仍坚信三大球中没几个体能教练有像魏平这样优秀的体能、有对那么多不同项目的深刻了解和成功经验。我还将“屡败屡战”,锲而不舍。
    真正的“奇迹”需要“推销”吗?也许不用?但实现一个“奇迹”,必须靠更多人,甚至所有人共同努力。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