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拉松赛——是不是一定要去跑马拉松?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年初公布的竞赛计划,在12月1日的上海马拉松赛和12月8日的深圳马拉松赛结束之后,2013年中国境内就只剩下12月21日的海南儋州马拉松一次全马比赛了,即便算上明年1月2日的厦门马拉松赛,迄今为止国内最火热的马拉松赛季也将在一个月之内结束。接下去将是漫长的冬季,选手们开始治病养伤、进健身房加强力量、采购下一赛季的新式装备、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忽悠”更多的人加入这项一度看上去遥不可及的运动……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马拉松成为公众话题大约是因这么几桩事件:先是去年冬季首届广州马拉松出现两例猝死事件,然后是今年5月天津马拉松奖金美元变人民币事件,紧接是9月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分别在13小时和4小时内完成网上报名的“秒杀”事件,并在北马的红墙卫生事件中达到高潮,作为应对措施,广马宣布不在规定位置方便者一律取消资格……
    过去一年,马拉松虽然一次又一次因为负面新闻而成为社会热点,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正能量,也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并最终在上海马拉松之后以《解放日报》刊登全部完赛者姓名、成绩、名次的报道高调收尾。这大概是中国体育报道史上第一次将最后一名的姓名成绩与第一名放置在一起。题外话是,上海马拉松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排在了男子比赛的第5590名,时间是6小时16分,他来自日本。
    一个现实是,长跑运动正朝着中国第一健身运动的方向前进,而马拉松已成为大多数长跑者的目标。好吧,接下来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选择跑步?
    美国的著名长跑教练Hal Higdon在他的经典著作《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一书中,上来第一句话就问了一个让马拉松爱好者们内心一颤的问题:“What would we do for fun if the Persians had won the Battle of Marathon(如果当年是波斯人打赢了马拉松战役,那么我们如何在跑步上找乐儿)?”
    我的猜测是,如果希腊输掉希波战争的话,那么会有波斯人从马拉松小镇跑回小亚细亚报捷,那样会诞生超级马拉松项目,或者马拉松接力项目;或者他们骑马报信儿,那样会诞生长距离赛马项目;或者他们横渡爱琴海报捷,那样会诞生超长距离游泳项目。这三个项目也相当令人着迷。
    而在那之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有另外一个如Pheidippides般伟大的信使跑一段足够长的距离,把一个好消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这个故事被演绎成一个长距离跑步项目。
    我的意思是,在长距离跑步这件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上,也存在着多种偶然性和可能性。历史不一定非要选择马拉松,跑步也不是快乐生活方式的唯一选择。我们也许不需要一个人人适用的跑步理由,我们需要的是为生活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运动载体。

(谭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