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足球——矬子里拔出来的不是经典
此非影评,系讨论“经典”标准。当然与足球有关。
何为“经典”?历经百年之考验经久不衰者,经典也。一部中国文学史,有几部作品可称为经典,长篇小说不过也就“四大名著”,及一个有争议的《金瓶梅》。而对一些短期内貌似热闹、甚至万人争睹的东西,千万要慎言“经典”。别热闹过后,经典露出水货底色,既有闪舌头的尴尬、也大大降低了经典标准。
BTV邀请六小龄童等当年电视剧“西游记”主演做节目,台上台下满嘴说“经典”。同被称为经典的还有刘晓庆、赵丽蓉、欧阳奋强等人演的87版“红楼梦”……是这两部戏已经住了历史考验,还是当下娱乐圈一种俗不可耐的“客气”和“献媚”:青年演员要加“著名”,稍老些必称“艺术家”,再老些是“著名艺术家”,资历更老、更出名的只好戴上“大师”帽。幸亏“排队”到此为止,否则还会有“(最)著名大师”之尊?评论电视剧也如此,不献媚、不称经典就张不开嘴?
一部时间不长的中国电视剧历史,共有几部“经典”?很多,还是一部没有?“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经典是客气,还是相比于粗制滥造者,属“矬子里拔将军”、相对比较好而已?
之所以足球栏目谈电视剧,皆因这两部戏、及被称为经典的过程,与中国足球几场也曾差点被称为“经典”的比赛有极大相似。
在有些厚重感的球迷眼中,30年来中国足球几场所谓“貌似经典”,也就1981年苏永舜率队吉隆坡2比0、4比2两胜沙特、工体3比0胜科威特,最多加上高丰文率队东京2比0淘汰日本、打进汉城奥运会,及曾雪麟率队亚洲杯半决赛加时赛1比0淘汰科威特。若硬要排第一,则非0比2落后有马吉德的沙特之下、4比2反败为胜一场莫属。
为何没米卢率队打进世界杯几场比赛——经典不只是获胜,还需惊险、精彩。米卢那几场赢的太一切皆在掌握中了(米卢也因此才是大师)。
也许,这两部电视剧和那几场比赛上世纪80年代同时发生时,没人会意识到后来会被称为经典。“长江后浪推前浪”,改革开放大潮涌来,只是顺应历史潮流、尽力而为。却没想到这么多年,后浪不仅没把前浪拍在沙滩上,还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苏永舜、高丰文时代,都一只脚踏进世界杯,后来却十强赛早早被淘汰(米卢例外),再后来,20强赛早早被淘汰,直至亚洲杯预选赛几被淘汰。87版“红楼梦”后,2010年还拍过一版,不管与传说中前铁道部长刘志军淫乱有关否,反正拍摄费用高到吓人,精彩程度却难以启齿。而88版“西游记”后,就没出过会猴戏的演员……
每当近年国足失足卡塔尔、伊拉克、阿联酋,甚至阿曼、叙利亚、泰国、印尼等不入流队脚下,被挡在世界杯、奥运会大门之外,心情郁闷、精神无所寄托的球迷都会想起当年那几场扬眉吐气的比赛,来聊以自慰,但却非经典,毕竟功亏一篑。而且全世界共用一个“足球语言”,1974年世界杯决赛,1982年世界杯半决赛法德大战、1986年阿根廷对英格兰……就几个公认的经典,谁还敢再大言不惭“我也曾经典”?
有“语言隔离”的电视剧没“世界杯”、也不分名次,除少数世界名著被译成不同语言世界共享外,大多数属相同语言内“自产自销”、自成评价体系。但不同领域经典是相同的,经典电视剧相当于足球经典比赛,粗制滥造电视剧就是踢得臭的比赛,漏洞百出、不忍卒读的电视剧“打狗棍”,就是国足1比5输泰国那场比赛的电视剧版,“导演”叫卡马乔。
中国足球从没有过经典,中国电视剧有吗?如今几十个频道、每天那么长时间播那么多电视剧,比只有“八个样板戏”,“卖花姑娘”、“女奴”万人空巷,政治老师李燕杰、诗人汪国真大红大紫的年代,是自由、繁荣了很多,但一百年,甚至十几年后,有哪部戏还被人津津乐道?
无论足球,还是电视剧。不能创造出经典,是那一代人的耻辱。
(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