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都不是“正常学校”?
我们的人口多,学校也多,出新闻的几率相对也高,现在轮到体校了。近日,曝出湖南体操运动学校校长和副校长因涉嫌猥亵多名年幼女学员被刑拘的消息。初听到这种事情,我们的心情肯定不爽,但看了有的媒体“体校性侵案提示闭门模式该改变了”的结论后,对作者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
该文观点认为:“多数体校气氛压抑,学生心理处于弱势,故而极易受到侵害”、“体育界传统的闭门授业模式,有必要在技术层面,做出现代意义上的人性化改变了”、“直至,所有体校都能成为‘正常学校’,而不是训诫营和苦修所”。
我不知道多数体校气氛压抑,学生心理处于弱势的根据何来?我也不知道我们的体校缺乏人性化的指摘何来?我更不知道训诫营和苦修所的不正常学校结论何来?
我知道的是,我国目前拥有上千所体校,每年都为体育事业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优秀基础性人才,许多最终还成为奥运或世界冠军;我也知道,我们的绝大多数体校,从领导到教职员工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我更知道,几十年来无数的体校学生,无论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都对母校心存感激,许许多多的人在获得成绩后,第一个感谢的就是启蒙教练。
一所学校的领导涉嫌触犯法律确实令人失望与愤慨,但据此否定青少年体育教学体制,将脏水泼向所有体校,未免以偏概全,不实事求是。
其实,当下有的时评作者最大的软肋就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一条新闻出现后,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就想当然地“主题先行”,不负责任地望文生义、无限引申。
我并不是说我们的体校完美无缺,不需要改革。事实上,许多体校一直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成绩也有目共睹。
体育训练肯定要吃苦,体校也不是养尊处优之地。即使丁俊晖、郎朗这些从小单兵训练的人,曾经的付出、曾经吃的苦,比所谓的“苦修所”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给两个孩子定的家规,报道称有好几条,如外出旅行时,即使学校不要求也必须就所见所闻撰写报告;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只能用来做功课;必须吃下自己碟子里的所有蔬菜;每人必须选择两种运动……
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学生的培养教育上,中外很多都是相通的。而称中国的体校都不是“正常学校”的指斥,应是无理无据,不能服人。
(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