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火如荼的马拉松,跑还是不跑?

    42.195公里,对于热衷于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人来说似乎有着说不出的魔力,无论在哪一个年代,能够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随着近年来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一夜间,仿佛周围的人都跑起了马拉松,大有“不跑马拉松,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架势。不过,在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教授、国际田联讲师王林眼中,马拉松不过是一个概念,不要将其神化。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训练就可以完成这一挑战。但前提是准备充分、训练有素。

一切以科学为前提

    跑马拉松绝不能是一时兴起就可能完成的。无论挑战者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怎样的自信,如果没有坚持长跑锻炼的习惯或合理的训练计划,完成马拉松绝对是痴人说梦。王林认为,一个平常人从毫无锻炼基础到完成全程马拉松,至少要经过一到两年的训练准备时间。
    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挑战者,王林建议可以从5公里开始,每天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从5公里到10公里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从10公里到完成半程马拉松同样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然而随着距离越来越长,完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从半程马拉松到全程马拉松王林建议至少需要半年的练习时间。
    王林指出,马拉松训练时的负荷也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训练应该是有节奏的,对于业余选手来说,一周只需要进行一次长距离练习,如果训练程度能够达到完成35公里,那么完成全程马拉松问题就不大了。

一个长期规律系统过程

    王林说,在站上全程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之前,挑战者必须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赛前对自己的心肺功能和血压状况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检查,只有相关数据以及身体外部的肌肉骨骼没有问题,才可以开始挑战。
    不过,内蒙古马拉松队教练殷长喜强调说,当身体状况达到参赛要求时,也不要盲目参加比赛。“作为专业选手,一年基本上根据训练需要,会在气候比较凉爽的季节,选择性参加3至4次马拉松比赛。”殷教练说,运动员在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后,要间隔两个月左右,再根据需要去参加下一次比赛。“身体在赛后有一个恢复和提高的过程,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可能时间间隔会更长一些。”
    殷长喜介绍,一般专业运动员在赛前两三个月就开始加大训练量和强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一般都是根据自身训练的具体情况,按制订好的计划,合理分配体能,控制时间和速度。赛后注意及时放松,因此马拉松运动是一个长期、规律、系统的过程。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曾经说过:“参与比取胜更为重要。”因此,专家提醒,对于参与马拉松这项运动的普通大众来说,摆正心态、摆好位置、量力而行才是关键。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是专业选手,没有“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马拉松只是大家生活中强身健体的一项业余体育活动,它跟其他任何一种体育爱好没什么区别。既然是爱好,就没有高低贵贱、速度快慢之分,有的只是热爱与执著。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