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亚运会男足——小胜负牵动大格局
20多年前,一篇题为《兵败河内》的评论刊载于一足球专业报纸,作者以超现实主义视角“预测”中国足球队将在199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负于越南队而被淘汰……
有必要交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93年,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因先后负于也门队和伊拉克队,致使小组出线的前景很早就黯淡异常,尽管之后奋起直追,但最终未能力挽狂澜。
或许是对当时中国足球的过度失望,一时令作者无言以对,于是《兵败河内》出炉。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几年后中国队果然与越南队同组,一起竞争1998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的资格。当然,兵败河内并没有发生,可挺进十强赛的中国队依然没能打进世界杯决赛圈。
突然想起《兵败河内》是因为越南队在亚运会上让伊朗队兵败仁川,而且比分是4比1。过去20年内,伊朗队一度在亚洲不可一世,阿里·戴伊、马达维基亚、哈什米安、卡利米等球星为波斯铁骑的驰骋前赴后继。相比之下,越南队显得“不堪一击”,即便他们现在打败了伊朗队,可我们能够叫出名字的球员又有几个?
然而,异军突起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事前没有任何迹象,甚至还会让人沉浸在过去的“歌舞升平”之中,但当一觉醒来,已然物是人非。仁川亚运会男子200自由泳的竞争不就是这样吗?原以为孙杨和朴泰桓会斗得昏天黑地,谁料想萩野公介半路杀出,摘得金牌。足球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一两场出乎意料的胜败称为冷门,但背后却牵动着大格局。
20年前,广岛亚运会乌兹别克斯坦队与韩国队的半决赛,乌队抵挡住了对手全场24脚狂轰滥炸,而自己仅凭一次防守反击的进球便赢得了整场比赛,继而在决赛中以4比2战胜中国队捧得冠军。通过那次比赛,乌队不仅获得了金牌,而且确立了在亚洲足坛的地位,使亚洲足球的版图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从1998年曼谷亚运会开始,由于男足比赛开始限制参赛选手的年龄,因此水平有所降低。不过,历经4届亚运会,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亚洲足球的格局。
本届亚运会,如果说日本队1比3输给伊拉克队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那么伊朗队惨败给越南、被吉尔吉斯斯坦逼平,巴勒斯坦队接连战胜阿曼、塔吉克斯坦等比赛则应增加人们的思考。
去年6月15日,中国队在热身赛中1比5大比分输给泰国二队固然有自身发挥不佳的原因,但对于这支东南亚球队的实力,却不能低估,他们恰恰是仁川亚运会的参赛者。此外还有在本届亚运会表现不俗的印尼队,虽然小组赛对手不够强大,但印尼队的霸气已经显现。
仁川亚运会上男足部分比赛出人意料的结果应当引起中国足球重视,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新的玄机,对于未来亚洲足球的格局与走势可能产生影响,如果对此准确不充分,谁能断定兵败河内的事情今后不会发生?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