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鼓励员工健身——这笔“生意”,划算!
在商言商,利益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每一分钱的投入不可能都获得回报,但是没有哪个投资者愿意做亏本的买卖。
前不久,福州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板拿出10万元,奖励公司员工跑步。他为参与者设计了为期八周的跑步计划:每周跑步3次,每次30分钟。前四周颁发奖品,第一周完成跑步计划的参与者获得一套运动套装,第二周到第四周完成计划者每周获奖金100元,当周结算;而第五周到第八周不再设奖励,但有惩罚措施,没有完成跑步计划的每周要被罚款100元。
八周过后,在公司近200名参与者中,绝大多数人拿到了跑步奖金,只有4人6次被罚款。
如果仅从投入与回报的角度单纯地衡量,这位“资本家”显然没能在本次跑步中“剥削”员工,反而使得相当一部分人从中受益。其实不然,老板是有眼光的,尽管这次投入的10万元基本打了“水漂”,但着眼今后,他领导的这支团队的成员,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体魄,那么未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又何止10万元?
据了解,这家网络公司的老板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他之所以设计这样的跑步计划,主要是为让员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增加工作的活力。虽然为期八周的跑步是自愿行为,但在老板的带动下,公司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报名参加。
安排员工参加长跑锻炼的初衷或许源于这位老板的个人爱好,但设计本次长跑,他却科学有据:一般情况下,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前四周用奖品和奖金激励,可以使员工养成初步参与锻炼的习惯;后四周的“惩罚”措施,是为了让员工形成长期锻炼的意愿。
在这次长跑中,该公司一位参与者表示,参加公司的长跑锻炼与奖励没有太大关系,但事关集体荣誉,“我们20多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会进行相互比较。奖励如同一种荣誉。哪个小组有人没有拿到奖金,或者被扣款,会被很多人议论……”
近年来,英年早逝者渐渐增多,这无疑与日常的工作压力较大有关。长时间的工作使得部分人身心俱疲,加之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状况急剧下滑。相形之下,福州的这位网络公司老板具有先见之明,没有一味盯着眼前的生意,督促员工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一笔真正的大生意——当他的员工个个生龙活虎地去工作,那种干劲是不可能用钱买到的,而且未来获得的经济收益同样是不可预期的。
花10万元换来公司绝大多数员工的健康,这笔“生意”极其划算。现实中,如果能有更多的老板意识到员工健康与公司生意之间的正比关系,进而通过不同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那么他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效益。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