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赢得男篮世界杯举办权其实并不容易
14比7!8月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篮联中央局会议上,中国战胜菲律宾,获得了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主办权,这是代表着世界篮球最高水准的国际盛事(包括其前身男篮世锦赛)首次来到中国。从最终的票数对比以及之前的国内舆论来看,中国获得本届世界杯主办权,似乎是顺理成章且在预料之中的。但实际上,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申办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都承担着庞杂而繁重的工作,甚至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积极饱满的热情,最终才为中国换回了14张宝贵的选票。
竞争对手值得尊敬
在东京参与2019年男篮世界杯主办权竞争的只有中国和菲律宾,不过在去年向国际篮联提出申办意向的还包括俄罗斯、土耳其、法国、德国、卡塔尔、巴西、墨西哥等7个国家的城市。当初国际篮联是想将2019年世界杯和2023年世界杯的主办权“打包销售”,而有些国家的心思其实是在2023年世界杯上,后来考虑到2015年和2023年相距足足8年的时间,国际篮联最终还是决定今年只授予2019年世界杯的主办权。这样有些国家选择退出,只有中国和菲律宾留到了最后。
如果从现今的综合国力、硬件设施、篮球市场等方面来考虑的话,中国无疑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菲律宾同样有自己的长处。这是一个对篮球极度狂热的国度,无论是职业联赛还是群众篮球氛围都非常好,这次菲律宾就组织了一个包括“国宝”帕奎奥以及本国好莱坞演员助阵的明星申办阵容,他们对篮球都非常热爱。而且菲律宾是一个比较西方化的国家,官方语言也是英语,国际篮联的一些委员可能更加了解这个东南亚国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2019年世界杯对于国际篮联来说有着战略性意义——参赛队将从24支增加到32支,预选赛赛制也将进行重大改革,能否把这样一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赛事办好,关系着世界杯以及整个国际篮联未来的发展。所以,执委们在投票时必然是慎之又慎。在陈述之后的回答问题阶段,中国和菲律宾的用时都超过了原计划的20分钟,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投票结果推迟公布的原因。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菲律宾同样展现出了竞争力。
所以,尽管外界舆论一致看好,代表团在申办过程中也满怀信心,但谁也不敢保证中国有绝对的把握能战胜菲律宾,这也促使代表团以及申办委员会的所有工作人员以申办冬奥会的一流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国际篮联主席宣布主办权归属之后,中国代表团主动与菲律宾代表团握手,表达了对这个竞争对手的敬意。
精益求精展现诚意
前往东京的中国代表团由43位成员组成,可以说阵容强大,5位陈述人分别是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高志丹,著名篮球评论员徐济成,以及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其中于再清、张建东、徐济成、姚明都是2022年申冬奥代表团成员。篮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篮协副主席李金生、中心综合部主任徐岚、竞赛管理部负责人肖红安、外事干部刘瑶也都在代表团名单上。足可见,中国对申办本次世界杯的诚意和重视程度。
不过,代表团在准备最终陈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紧张。在陈述过程中负责开场和总结陈词的徐岚告诉记者,由于申冬奥代表团8月2日才返回北京,全体陈述人员3日才正式集中到一起演练彩排,也就是说,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足5天。但为了最后一步的关键工作,所有人都拿出了最积极的态度和最饱满的热情。8月3日和4日,他们在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连续两天的彩排,5日抵达东京之后,6日全天和7日上午进行了3次彩排。尽管陈述时面前会有提示器,但为了整个表述的连贯,陈述人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基本上把自己的陈述词背了下来,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彩排过程中,大家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到陈述人的登台顺序、宣传片、图片的播放顺序和节点,小到一个英文单词或一个字的斟酌推敲,甚至是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的使用,都一直在进行调整和完善。比如考虑到很多国际篮联的官员母语并非英语,每个人都把陈述词中任何一句多余的话或一个多余的字删掉,力求用最简单最有力的语言把最精确的信息传达给听众。再比如究竟是用“distinguished”还是用“dear”来表达“尊敬的”的这个意思,大家也都费了一番脑筋。为了在同传过程中做到精准表达,中国代表团没有选择使用国际篮联提供的翻译,而是自己从国内带了专业翻译。因为可能到最后陈述之前1分钟,陈述词中的语句都还会进行调整,使用自己的翻译无疑会更方便更高效。
在陈述过程中,中国代表团还临时加进了很多小设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姚明在完成陈述后,将一个篮球递到了台下就座的国际篮联主席手中,意思是说,“我们已经表达了对男篮世界杯的热切渴望,现在最终的决定权交到你们手中。”这个临时的创意成为当天陈述中的最大亮点。
“大家之所以这么不辞辛苦又不厌其烦地调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我们代表团的最高水平和最需要表达的东西展现给国际篮联,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诚意。”徐岚说。最终,中国代表团的整个陈述完成得顺畅而精彩。
幕后支持坚实基础
除了要准备陈述之外,前往东京的代表团还要抽出时间,通过各种场合与国际篮联的官员们进行会晤交流,这都是申办过程中的“规定动作”。经过努力,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帮助中国拿到了世界杯主办权。
但是,这次陈述实际上只是中国在申办过程中的一次集中展示,背后是整个申办委员会的支撑。代表团之所以能够在比较紧张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除了每位成员的辛苦付出之外,和幕后这种强有力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
从去年6月开始,中国申办世界杯的工作就开始了。中国篮协先是向各地发出了关于承办男篮世界杯的函,很快就得到了北京、南京、武汉、苏州、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热烈响应,各省市体育局都以官方文件的形式给予反馈,表达了承办世界杯的愿望、能力和信心。城市和政府的支持是一个国家能否办好男篮世界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热情参与,中国篮协才感觉到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向国际篮联表达申办意愿。
之后8座城市确定由北京牵头,前期,申办委员会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收集信息等方面的工作,每座城市都将自己的政府承诺、比赛场馆、酒店、交通、志愿者服务等相关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所有这些汇总到申办委员会,最终在中国篮协的指导和帮助下,整理完善形成了至关重要的申办报告。
今年3月,国际篮联五人考察团前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每个被考察城市都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准备,在短暂的时间内向考察团全面介绍了自己的场馆、篮球市场、群众参与度等一系列相关情况。各地的政府领导也都出面接见了考察团。在北京,李金生代表中国篮协和申办城市进行了第一次陈述并与申办考察团进行了交流。在随后召开的发布会上,考察团成员对中国的硬件设施以及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正是申办委员会所有工作人员幕后的这种努力,以及球迷、媒体、赞助商等各方面的支持,为中国成功申办2019年男篮世界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