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体指导员素质大赛——交流互动的舞台
“为了体育的梦想,为了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荣誉,我们将以真正的体育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参加第二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12日,随着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朗朗地宣读誓词,第二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总决赛在哈尔滨科技职业学院正式开赛。
其实,经过南北分赛区的历练,熟悉的赛事、熟悉的赛程,让举办方以及参赛队员对此了然于心。但不同的是各方对于素质大赛的认识和理解。
黑龙江一位20多岁的年轻运动说,她在2013年晋级成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位体育专业的学生。素质大赛,让她有机会第一次全面了解这个群体和组织,她喜欢也更加热爱这个称号,坚定了她今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决心。
点评:让每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光荣于自己从事的事业,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度,通过赛事,通过宣传,多角度和全方位,向社会“推出”他们。特别是要针对年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他们对“身份”的自豪感。
甘肃,魏媛媛。前次,她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的素质大赛,这次,她是管理员。身份变了,对素质大赛也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地方非常重视素质大赛,也在学习大赛的赛事赛程。当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大赛,但就在今年,赛程添加了“演讲比赛”,就是通过总局举办的素质大赛,认识到了“口才”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其实,参赛队员经过选拔,很大程度体现了本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参赛队员共9人,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23岁。
点评:素质大赛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赛事,促进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更好发展。
安徽,沈维萍,44岁,太极拳指导者。参加素质大赛,在她看来,成绩并不重要,参与和享受比赛是目的之一。此外,通过大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技艺以及丰富经验,并应用到实践,也是目的。
点评:素质大事,其实是给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艺,提高自己的科学指导水平。
李相如,素质大赛裁判长。他在裁判员工作会议上指出,素质大赛的裁判员是由协会从各地方选调,其实也代表了一方技术水准。通过大赛,要把赛事精神层面、技术层面等好的内容带回去,提高当地相同赛事的执裁水平。
点评:目前,一些省市比照举办素质大赛,裁判的能力水平也在提高。全国素质大赛,无形中也是对裁判的培训,他们能力,必然影响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同进同退。
(李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