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排球——排球绝不置身改革事外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排球联赛即将步入“成年期”。未来的中国排球联赛将何去何从?国务院46号文件无疑指出了方向。面对改革,中国排协认识到,排球项目不能置身于改革之外,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要加强对排球市场、排球产业现实状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摸清实情,理清思路,群策群力,制定中国排球以及中国排球联赛的改革方案。
    在9日于京举行的新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工作协调会上,总局排管中心副主任刘文斌介绍了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初步设想和思路以及主要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刘文斌介绍说,中国排球联赛改革是排球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联赛是排球运动走入社会和市场的龙头,中国排球融进社会和市场是大势所趋,要在市场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变目前排球运动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中国排协希望能够按照市场化、职业化发展方向,打造联赛品牌,使其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联赛之一。
    根据中国排协的思路,对联赛的改革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央对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对足球改革明确的方向,以深化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核心,实现管办清晰、责权明确,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排球联赛的管理和运营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联赛市场化生存发展的道路。同时,联赛改革还要处理好联赛与奥运会、全运会的关系,联赛球员与省市体育局、青训体系的关系。按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调研、分步实施、从易到难、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的思路进行。
    中国排球联赛的改革主要目标为建立监管到位、运行高效的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联赛监管和办赛的分离,充分调动联赛参与各方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逐步完善联赛和俱乐部的职业化基础建设,推动联赛向市场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打造高水平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联赛的同时,推动竞技排球、大众排球和排球产业全面、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主要目标,中国排球联赛的改革将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首先,2015至2016年的第一阶段中,中国排协将尝试转变联赛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多元资本投入,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联赛。在转变联赛运营管理模式的同时,中国排协还将进一步加强联赛的监管,调动和发挥社会的力量,完善监督体系。其后的2016至2017年是改革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中国排协将加快推进参赛俱乐部的职业化建设,规范职业排球俱乐部标准,推出联赛俱乐部准入制,并逐步实现球员自由转会。而到2018至2020年的第三阶段,中国排协将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成立联赛股份制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和管理。未来在条件成熟时,成立联赛职业联盟。
    刘文斌还表示,随着联赛改革进程的推进,中国排协还将按照处理好联赛与全运会关系的原则,通过把职业赛事和非职业赛事分开,非职业赛事相对独立、相互衔接,按全运会周期实行队伍积分制。根据中国排协的设想,目前现存的全国大奖赛、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含青少年组)将按比赛的级别和重要程度根据比赛排名成绩分别进行队伍积分,根据队伍全运会周期的比赛成绩累计分,作为全运会和青运会参赛资格的重要依据,同时按照公平竞赛原则,仍然保留部分名额通过全运会和青运会资格赛产生。在实行积分制后,中国排协还将相应调整和优化比赛赛制、参赛和办赛模式,使每一支运动队在全年参加全国性赛事的总场次方面得到大大增加。

(苏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