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今后的日子怎么盘算
日子有好多种过法,穷着来、富着去、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反正得靠各自“经营”。
去年中秋节,我去看望一位朋友的父母,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过得倒也自在,尤其老爷子,平生喜好篆刻,退休以后精研此道,接连把《三十六计》、《沁园春·雪》等都演绎到了印章上。当时,朋友的母亲向我透露,景德镇一家陶瓷制品的企业有意出资360万元购买老爷子的《三十六计》篆刻版权,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他没答应。我心中暗想:老爷子家底殷实,看来不缺钱。
上个礼拜,突然接到朋友的妹妹从成都打来的电话,向我借钱6万块钱“应急”,而且言明,此事不能告诉她哥。我当即感觉蹊跷,她爸面对360万都无动于衷,怎么这闺女就差这点儿钱?为什么不能跟她父母张口,非要拐弯抹角找我?
我跟朋友的妹妹没有过多交往,只是从她父母那里听说,她在成都经营着一家装饰公司,生意做得比较大。
6万块钱对“富人”只是杯水车薪,还至于向他人借贷?莫非其中另有隐情?反正借钱过日子的滋味不好受。
恰恰在生活中,有那么一部分人往往靠借钱过日子。虽然俗语有“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之说,但那种虚幻的光鲜毕竟不能长久。
广州恒大队再夺亚冠冠军还不到两个月,中国国奥队即在奥预赛上连遭惨败,联想到之前中国男足世预赛上只存在理论出线的可能,真有点儿看不明白中国足球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一边兴旺红火,以广州恒大为首的部分中超俱乐部又请高水平外教,又招高水平外援,把联赛搞得风生水起;另一边惨淡萧条,中国男足两次面对中国香港队,很多射门对准的都是球门横梁和门柱,中国国奥率先进球却不知道怎么踢下去,不仅守不住,而且还得找红牌……
两厢反差如此之大,不禁让人感到这是中国足球在为“借钱”过日子还债。
毋庸置疑,中超联赛近年来水平不断增长,可观赏性及上座率逐年攀升,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建立在资本持续涌入基础上的“繁荣”,始终没有形成对中国足球的良性反哺。外援占据了中超各队的核心位置,这使得本土球员的成长受到挤压,进而形成联赛日益火爆而国字号球队的成绩却连年下降的窘况。如果再任这种情况继续,两者间的“反比”会愈演愈烈。
“借钱”过日子的确可以撑一撑面子,但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借钱”花得再痛快,总有一天要还,就像现在的国字号球队正在以惨痛的代价为中超还债。
中国足球“还债”的情况遇到了不是一次两次,“借钱”的日子也不是过了一天两天,今后是这样“陶醉”下去,还是有新的动作,决策者得尽早盘算,否则到哪天是个头啊?!
(李刚)